臉覆雙層醫用口罩、手戴一次性手套、隨身攜帶消毒酒精……持續在家辦公40余天的張凡在新的一周加入返崗復工大軍,由于長時間未出門,恢復正常上班的她只能通過增加防護裝備來緩解心理緊張。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醫師邱惠敏最近也接到市民電話咨詢,出門工作擔心感染幾率增加、對周圍環境缺少安全感該如何解決。邱惠敏說,盡管當下人們仍會產生不同心理煩惱,但是隨著疫情形勢趨于穩定,民眾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復工。(3月9日中新網)
疫情帶來的恐慌對于復工族來說,百分百不焦慮到目前來看還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以積極的心態消融焦慮,也是戰疫防疫中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
凡事都要看積極面,中國的戰疫從年初的疫情嚴重到現在的29個省市已經不再出現疫情病例,充分說明了我國在戰役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當中的努力已經得到了回報。戰疫要開展,復工也要進行,畢竟要保障我們的生活,要奪取全面小康,要讓社會安穩有序,復工也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如何克服復工怕感染疫情的焦慮,邱惠敏主任的建議很有道理,大家只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戰疫與復工,秉承健康心態復工,才能避免焦慮。
的確,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克服復工焦慮的良藥。“防火、防盜、防同事”“同事防我像防賊”“距離產生美”……這些不是我們應有的防疫姿態。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措施的越來越科學,越來越人性化,一些單位復工基本上都要憑借健康碼才能上班,相對剛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已經前進了一大步。而且隨著隔離措施的越來越嚴格,各地在戰役和防疫的過程中的做法已經相當科學,得到大家的認可。有這些頗有成效的戰疫防疫舉措,大家也是憑著健康碼去復工的,工作當中就沒有必要給自己平添所謂的恐慌,只要做好嚴格個人的防護施,就可以正常的開展工作。過于焦慮不僅不利于戰役防疫,同時也不利于社會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穩定。
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復工,對于疫情防控工作還是要認認真真做好的。該不聚餐的還是要不聚,不去人多的地方,出門戴口罩這些日常的文明防疫習慣還是要堅持下去。雖然說,全國到目前已經有29個省市達到了疫情零增加,但零增加不等于就可以疏于防范。同事之間的和諧共處不一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才算感情好,可以通過微信、QQ、釘釘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交流聯絡感情,這樣,才會有效避免因為復工而滋生出一些負面情緒。
保持適度警惕,但也要理性評估周圍環境,這樣才能對接下來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夠信心,一邊復工,一邊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當前的防疫工作,讓一些所謂的心理問題通過堅強的意志,良好習慣,共同營造無疫的社會環境,鞏固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晉安區文明辦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