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擔重任,迎“疫”向前——在艱苦卓絕的戰“疫”斗爭中,踐行初心使命,綻放時代精神光芒
“我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我是黨員,我先上!”……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見證白衣執甲,逆行出征。
確診病例持續增長,重癥人數持續增長,病亡人數持續增長,傳播人群數量不明……面對嚴峻的疫情,一個個堅定的身影站了出來。
通行證明上,車牌號一欄寫著“自行車”。為爭分奪秒返崗,武漢市江夏區的“90后”社區醫生甘如意,歷經4天3夜,騎行300公里,從荊州返回崗位……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病人?!蔽錆h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癥,但頑強與時間“賽跑”。
沒有豪言壯語,行動就是錚錚誓言。
剛做完膽囊摘除術后三天,院士張伯禮帶著“中醫力量”挺進一線。鐘南山、李蘭娟、王辰、仝小林、黃璐琦……是院士,更是戰士!
用生命守護生命。超過3000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劉智明、夏思思等醫護人員以身殉職。
用真心回饋真心。出院時,病患一步一謝,最想看看醫生、護士們臉龐的心愿,是對白衣天使最大的肯定。
“一切的工作只因為我們是醫務工作者,此刻患者需要我們,國家需要我們,疫情不退我們不退?!?/p>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門外,送別最后一批患者,山東省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副護士長王春霞與戰友們緊緊相擁,淚水奪眶而出。
凝聚迎難而上的勇氣,越是艱險越向前——
大量疑似人員未能及時得到檢測,眾多確診患者救治無門……“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一度難以實現,病患“堰塞湖”令人揪心。
搶抓阻隔,摸清底數!
湖北、武漢統籌安排5萬多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拉網式”篩查甄別“四類人員”。
嚴之又嚴,細之又細。新一輪大排查后,網上求助信息明顯減少;發熱門診接診量明顯減少;120急救電話明顯減少……
搶建方艙,分類施救!
由體育館、會展中心等改造成的16家方艙醫院,運行1個多月來,共收治輕癥患者1.2萬余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舟”。
“方艙醫院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會成本,達到了迅速大幅度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說。
搶抓救治,減少死亡!
組建院士巡診團隊、修訂優化救治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在來自全國的醫務工作者支援下,湖北著力實現早收早檢、早診早治,治愈率顯著提高、病亡率顯著降低。
抓住救治和阻隔“兩大關鍵環節”,推進篩查甄別、小區封閉管理、公共區域管控“三個全覆蓋”,加快形成數據信息和收治工作“兩個閉環”……在艱難奮戰中,湖北戰局步步扭轉!
流淌守望相助的情懷,將孤島連綴成大陸——
隔一座城,護一國人。
識大體、顧大局,隱忍頑強,一個個平凡的武漢人,把自己活出了英雄的模樣。
早上5點多出門幫居民買藥,10多個小時后終于拿齊近100份藥——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身上掛滿藥袋的照片,感動無數人。
凌晨時分,5名志愿者組成的緊急救援隊仍在義務接送待產孕婦。武漢“封城”以來,他們24小時待命,被稱為“新生命的擺渡人”。
奉獻,付出一份力量。堅忍,傳遞一份希望。
鐘南山院士贊嘆:“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p>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感慨: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做出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
傳遞同舟共濟的溫暖,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全國的醫療隊伍趕來了。330多支醫療隊、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先后馳援湖北。其中,重癥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等專業人員超過15000人。
寶貴的防疫物資送來了。截至3月8日,湖北省累計接收社會捐贈資金超過137億元,物資超過9907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