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源野救援隊向群眾發放防疫宣傳單 羅源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3月9日訊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中,羅源這座小城涌現出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事跡。“最美孕婦”“聾啞人志愿者”、“老人獻愛心”等一個個溫暖瞬間,讓我們看到這些平凡人的不凡之處,更看到了羅源這座文明縣城的獨特之美。
“從溫暖一個人,到溫暖一個社區”
她們,讓文明創建更顯溫暖
懷孕的準媽媽,通常是家人貼心呵護、享受特級待遇的重點保護對象。然而,在羅源縣鳳山鎮鳳美社區忙碌的辦公間內,有這樣一個特別的身影,懷孕數月的準媽媽林麗容。在疫情防控期間,卻選擇和所有人一樣始終堅守在社區防控疫情的一線,她的樂觀與擔當時刻讓人動容。
雖然孕期會行動緩慢,每天下格,她會巡查小區各處是否有做好消殺,勸導居民不要聚眾、戴好口罩、不出門。同時,她還是鳳美的“勸返員”,在小區入口對出入小區車輛嚴格進行登記,對外市來車輛進行勸返。每天下班到家,還要給大寶喂飯、洗澡,她沒有多余的精力顧及自己的形象問題。即使她看起來總是“蓬頭垢面”,但她卻是轄區居民眼中的最美孕婦。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個社區。這位社區基層工作者林麗容“懷著寶寶”逆行而上,為居民群眾筑起一道家園安全防線,她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感召著社區的每一個人。
“特殊人群,不特殊的文明精神”
他們,讓文明創建更加完整
近日,在羅源縣中房鎮下湖村疫情防控執勤點,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指手畫腳”特殊的身影,他左手拿著停車示意牌,右手舉過頭頂,示意來往車輛停下,然后“咿咿呀呀”和司乘人員比劃著為其測體溫,這位志愿者就是聾啞人黃明光。連日來,他就是用這樣“特殊”的方式,助力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
從正月初二開始,他就風雨無阻每天都來“打卡”,值班10小時以上。攔車、測體溫成了他最近的日常,聽不見也說不了話的他做志愿工作遠比常人吃力,但他并沒有退縮。中房濕冷的環境常常凍的他手腳發僵,但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奔忙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防控工作。沒有人對他作出要求,驅動他前進的是古道熱腸,是將心比心,是人間大愛,黃明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特殊”志愿者的無私無畏,為這寒冬增添一份溫暖,也為這場“戰役”增添了一絲感動。
“老人捐款抗疫情 愛心善舉不留名”
他們,讓文明創建底色更濃
在這場戰“疫”中,捐獻愛心的故事一路傳遞著溫情,凡人善舉也給這座愛心小城增添了許多亮色。
2月17日,羅源縣碧里鄉人民政府值班室來了一名年過耳順之年的老人,值班人員起身剛要問老人家來意,突然老人家拿出一小包用報紙包好的東西放在桌上,“我看鄉里、村里黨員干部為了百姓,最近在路口站崗執勤很辛苦,這些錢給他們買點東西,慰問一下?!边€沒等錯愕中的值班人員反應過來,老人就轉身離開,值班人員趕忙追出幾步問老人家名字,老人也沒回頭,擺擺手繼續走了。
通過調閱監控、發動各村多方核實,原來,老人家是碧里鄉廩頭村村民張維燕,現常住在濱海新城,以小賣部經營為生獲得微薄收入,靠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自己不舍得花一分,卻慷慨的捐獻給了戰“疫”一線!老人家的舉動,表達了一名群眾對奮戰在“疫”線的工作人員的濃濃牽掛,表達了一名群眾愛黨愛國的濃烈情懷,也溫暖了每一個戰“疫”人的心房,極大鼓舞了戰“疫”的士氣。
2月26日,羅源縣委組織部還收到一名老黨員的捐款。老黨員拿出一個寫著“戰疫必勝”,署名“共產黨員捐”的信封交給縣委組織部,信封打開是1000元人民幣。
經核實了解,匿名捐款人是西蘭鄉蔣山村老黨員許則晃。今年70歲的許則晃,1970年12月入伍,1976年復員后回到農村。目前許則晃在一家物業公司當保潔員,每個月工資1800元,幾天前他從新聞聯播里看到國家號召黨員捐款,就從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里,拿出了1000元,26日上午他特意向公司請假1小時來到縣委組織部捐款。
疫情發生后,許則晃還積極參與村返鄉人員摸排、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拔译m然年齡大了點,但還是一名老黨員、一名退伍兵,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當然要挺身而出?!痹S則晃說。
好人帶頭樹典型 示范引領助抗“疫”
他們,讓文明創建倍增力量
風雨之中見人心。自疫情發生以來,羅源縣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典型紛紛以各種方式第一時間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實際行動示范引領更多群眾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美好家園。
自1月28日,中國“身邊好人”、羅源縣源野救援隊隊長——陳照,組織40多名隊員先后參加卡點監測,一線消毒、防疫宣傳、出行勸阻、衛生勸誡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
在陳照帶領下,志愿隊共籌集善款39538.88元,用于購買消毒液1100斤,購買口罩7500個,防護服5套、護目鏡20個、75%酒精免洗凝膠108瓶、一次性勞保手套400雙、脈沖消毒噴槍2把。
同時,他所帶領的青年志愿隊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感動到他的校友、朋友和一些愛心人士,有的人受到感染,加入青年志愿服務隊伍;有的人慷慨解囊、踴躍捐款。
羅源縣“身邊好人”、羅源藍豹救援隊隊長——李進福,線上線下對接資源,帶領團隊隊員逆行在羅源防疫一線。分別捐贈羅源各單位消毒原液5噸,發放75%便攜酒精消毒噴劑3368瓶送至全縣所有基層所有派出所民警和11個鄉鎮及鳳山鎮17個村(社區)的防疫一線工作者手中,捐贈口罩3000個、為30個企事業單位、學校開展預防性消殺工作,消殺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
為了避開人群消殺,福州市第六屆“道德模范”葉罡,總是穿上悶熱的防護服,背上沉重的消毒水,利用中心市場夜間休市時間開展消殺,行政辦公區域就利用中午下班時間進行消殺。羅源藍豹公益救援隊的后續抗“疫”工作在持續進行中。
“村民自發義剪 剪出貼心與友愛”
他們,讓文明創建更常態化
“剪個寸頭吧,既好清洗,又好戴口罩帽子……”、“幫我剪短劉海,太長了容易遮住眼睛,妨礙消毒工作”…2月初,在羅源縣洪洋鄉大目村榕樹下,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正在向義剪志愿者“農村理發小能手”王李貴提出了自己的剪發“小要求”。自疫情發生以來,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每天堅守戰“疫”最前線,根本沒有時間理發,又逢大部分理發店處于暫停營業狀態,越來越長的頭發,給他們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此,村民王李貴在村里榕樹下設置了一個簡易理發點,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解決了“頭”等大事。
一張凳子、一把剪刀、一個推子、一把梳子、一條圍裙……一個簡易的理發點就“開張”了,盡管條件有限,沒有全套的“洗剪吹”,但義剪理發師手法熟練,簡易的理發工具剪出的齊整發型讓工作人員很是滿意。其中,近一個月沒理發的帥小伙從濃眉大眼的美少年變成了糙大叔,接著又變成了帥氣“小哥哥”。
有一種愛,發生于無形,綻放有聲。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每一個人的每一個善舉都是溫暖人心的底色,正是這些疫情中的“愛心助力”,給一線工作者送去的是最貼心的服務,溫暖著在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心田。
“團結有力,大愛無疆”
他們,讓文明創建更彰顯信心
自疫情發生以來,羅源縣醫院密切關注全國疫情變化,及時快速落實上級衛健部門抗擊疫情的各項要求。2月25日,羅源縣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在組建援鄂醫療隊時全院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主動請纓。一個早上便組織了數十名醫護骨干。根據疫情特點,醫院遴選出以內科三區楊書斌為隊長的19名醫護人員,作為援鄂醫療后備隊隊員。后備醫療隊隊員現場簽下了請戰書。
縣醫院兒科護士長林曉平代表后備醫療隊全體隊員表態發言:我們全體隊員已做好準備,隨時赴戰“疫”第一線。不畏懼、不退縮、不計較個人得失,沖鋒在前,不辱使命,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只要有機會參戰,我們會保護好自己,并相信我們會榮立戰功,凱旋而歸!為羅源以大愛擔當,展現了“國家所需,盡羅源所能”的胸懷和格局,展現了羅源人民與全國共克時艱的團結力量。
諸如此類的事跡還有很多。在這個特殊時刻,他們用善行義舉溫暖了這場戰“疫”,也溫暖著這座城市。他們是羅源一道恒久的風景線,共同演繹著“文明羅源”的新鮮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