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臨后,許多人會有焦慮、恐慌、抑郁情緒。近日,清華大學社科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對比了2019年和2020年的數據,發現自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情緒確實變得更消極,但是也有了更多的成就感、投入感和意義感。在24項品格中,寬恕、勇敢、自控、正直、公平、謙虛、好學、公民精神、希望和善良等10項品格顯著提升,只有幽默這一項品格顯著下降。(據《工人日報》)
按照常理,當災難來臨之時,到處都彌漫著焦慮、害怕、無助和恐慌。然而,為了應對隨之而來的種種挑戰,人們調動很多內在的心理資源,尤其是不熟悉的人彼此之間有了更多的合作,更加與人為善,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還因此有了戰勝困難的希望,這無疑是一筆難能可貴的額外財富。
渴望平安美好,是每個人的夙愿,但是一些破壞平安美好生活的災難,卻又不是我們可以阻擋,更不可能隨著我們的意志而轉移。好在,災難雖會帶給人們更多的消極情緒,也會激發人們更投入地做事情的能力、更多的成就感和意義感,幫助每一個人激發自己的品格優勢。自古以來,人類也是靠著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念,跨越了一次次挑戰乃至災難,走到了今天。既然如此,在前行的路上,何不把這種品格優勢升起來也留下來呢?
在升得上去方面,要挖掘出寬恕者、勇敢者、自控者、正直者、公平者、謙虛者、好學者、善良者,形成豐富的典型模范資源。同時,要加強對其他人的引導,讓他們加深對典型模范的認識,必要時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激勵措施,千方百計營造起學習典型模范的氛圍。
在留下來方面,不僅要避免這些感動時代的平凡之人被蕪雜的信息覆蓋,淪為曇花一現,還要在典型模范宣傳上做足文章。比如,在“講好中國故事”的背景下,提升梳理出相關典型模范,并利用融媒體優勢加大宣傳覆蓋,同時制作出勵志讀物、影視等文化產品,把他們的故事講生動講精彩,讓他們的故事在社會上各行各業中唱得響、傳得開,能在大眾心中生根、發芽。
實際上,也只有每個公民的內心都強大起來了,整個社會才具有強大的應對災難的精神力量。(泉州文明辦 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