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空窗期的上海文藝人在干嘛?打開抖音,搜索“藝起前行”話題,你就會有答案。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滬上文藝界發起該話題,國有民營院團、藝術家等紛紛參與。截至昨日,“藝起前行”話題的4400多個視頻播放量超7.9億次。在這里,文藝人秀出獨門技藝,普及專業知識,用“云創作”“云練功”“云排練”“云課堂”為宅家的觀眾提供公益的藝術享受。(2月26日《文匯報》)
戰疫已經到了關鍵時期,而關閉了一個多月的電影院、文化演出場館,無疑不成了大家最想念的地方。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將疫情有力地控制住,很多人選擇不出門,自動關閉一切活動。但是關閉的只是形式,大眾對文藝活動的渴望依然熱烈。鑒于此,上海的文藝界發起文藝話題,用鏡頭記錄戰“疫”動人瞬間與文藝創作的“召集令”,不僅使此項活動的視頻播放量超7.9億次,也讓各種文化活動通過“云圍觀”來滿足大眾對于文藝的需求。
文藝工作者的戰斗力要通過戰疫平臺激發出來。戰疫時期的文藝活動不能像平常那么開展,但是群眾對文藝的需要又要好好滿足,也讓一些文藝團隊、藝人們在今后的文藝服務上走出一條新路徑,大家在家里排練、對著直播演出,云平臺上不僅有文藝人秀出的獨門技藝,還有普及的文藝專業知識,用“云創作”“云練功”“云排練”“云課堂”為宅家的觀眾提供公益的藝術享受。這樣的文藝公益直播活動,除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更增強文藝人的使命,為疫情期間的群眾文藝創新了方式。
文藝力量也該在戰疫中產生新智慧。如果各地的文化部門能將當地藝人在戰疫中的努力,積極回饋給群眾,幫助群眾增強戰疫信心,培養文明新生活的理念,無疑不是很好的文藝惠民選擇。而且,隨著一些文藝名家在線上展開各種直播演出,除了讓自己的文藝演出有了粉絲,也為今后文藝轉型也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嘗試,為文藝走上新媒體,促進文藝家積極轉型,試水新媒體推廣傳統文化、高雅藝術提供了一個契機。
因此,文藝傳藝,不妨也多一些空中演出、空中傳播,除了讓一些文藝的陽春白雪受惠更多人,也讓戲曲、歌劇、舞蹈等相對“小眾”的藝術,走進更多的觀眾。這樣的演出,即便是以后疫情結束,文藝工作者,依舊能將公益暖流轉化成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把線下看熱鬧的粉絲培養成為走進劇場的觀眾,讓文藝更好利用線上線下“雙軌”運營,實現文化藝術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福州文明辦 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