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鴻在津泰新村卡口執勤
文明風2月18日訊 在防疫路上,有許多“父子兵”“爺孫檔”“夫妻檔”,他們雨中堅守,風中矗立,相互配合,相互鼓勵,組成了抗疫前線一道溫暖人心的風景,筑牢了防控疫情的親子“邊防線”。在福州鼓樓,一個家庭就是一個防疫堡壘,無數志愿精神凝聚,共同筑就防疫的長城,讓這次疫情防控更有力量!
戰“疫”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在這場戰疫中,有許多如朱立忠家庭一樣的“硬核”家庭,一家人攜手沖鋒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你所謂無聊的家,卻是我們想回卻回不了的家。”這是網上現在的一句流行語,也是對這次疫情中“逆行者”的描述。朱立忠,福州鼓樓東街街道武裝部部長、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這個春節,他不僅是父親、丈夫,還是人民的公仆,他始終沖鋒在一線,帶領街居干部懸掛條幅、張貼標語、發放一封信、設置卡口、調配物資、安排人員、指導慶城農貿市場防疫工作、聯合執法、幫助企業做好復工準備……
朱立忠夫婦均扎根基層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兒子朱學林也不甘示弱,1月29日,得知福州團市委招募應急青年志愿者的消息后,朱學林立即報名參加防抗疫情民生物資保障志愿服務活動,在永輝彩食鮮蔬菜生鮮包裝廠和樸樸福州中心倉,負責果蔬分揀、稱重、包裝等志愿工作。他還積極響應福州市鼓樓區委文明辦、團委的號召,主動參與大型超市防控志愿服務活動。當得知旗汛口社區缺少防疫人力,剛結束超市防控志愿服務的他,又立馬請纓加入慶城市場卡口執勤。他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在社會需要的關鍵時刻站出來,體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爺孫檔”溫暖接力,家風傳承顯擔當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學生陳奕鴻閑不住,主動找到東街街道竹林境社區要求加入這場特殊的“社會實踐”。上崗第一天,陳奕鴻不僅自己來了,同行的還有爺爺陳拯民。原來,爺爺陳拯民是機關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得知孫子陳奕鴻的決定后,他立馬用身體力行支持孩子的決定,爺孫共同加入防控志愿服務,在“疫”線續寫優秀家風。
連日來,陳奕鴻和爺爺在就近的津泰新村卡口點志愿執勤,這里共有10座的居民每天從此卡口進出,測體溫、記錄居民進出信息、登記外來人員信息、宣傳各種防控知識、整理各類表格等,工作量大,天氣寒冷,陳奕鴻卻不以為苦,他說:“受家庭氛圍影響,從初中開始,我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經常參加學校和社區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前幾個月剛剛向學校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要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防疫工作中檢視自己。”
“夫妻檔”齊上陣,一線擔使命
吳師輝,鼓西街道后縣社區黨委書記,2019年“鼓樓好人”。張蕾,洪山鎮福嶼社區黨委副書記,在戰“疫”場上,他們既是夫妻,又是戰友。社區防疫工作千頭萬緒,夫妻倆每天要在轄區開展摸排湖北、溫州返榕人員、車輛情況;巡查小區麻將館、賓館旅店、酒樓餐館關停情況;對接物業小區,落實出入人員體溫測量及身份信息登記工作;向居民宣傳抵制新型肺炎知識……作為妻子的張蕾,從大年三十至今,就沒有停下過抗擊疫情的腳步,她舍不得年幼的女兒,心疼連日工作的丈夫,可她更懂得社區工作者的職責。她說:“疫情當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守好我們的責任田,守護我們的居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擔起這份責任。”
戰疫場上,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攜手并肩作戰,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實堡壘,用責任與擔當,展現了新時代“硬核”好家風!(鼓樓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