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上下都為之揪心。這是一場關乎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一場戰役,也是只許勝不許敗的戰役。疫情的出現帶走了無數人寶貴的生命,也威脅著億萬人的健康。但它的出現也倒逼著社會公共衛生的不斷完善與禁捕禁食野生動物打擊力度再次升級,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公民個人素質的提升。
為何疫情傳播的如此之快,感染人數如此之多,這與相關部門工作落實不到位、疫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瞞報謊報疫情信息等方面不無關系,但公民公共衛生意識與責任意識不強也是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食用野生動物不僅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更是拿大眾健康與自身健康開玩笑。眾所周知。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著上百種病毒與寄生蟲,其衛生程度可想而知。有人說過烹飪高溫可以殺死細菌病毒,但事無絕對。即使能靠高溫殺滅病毒,但在買賣野生動物過程中是否會有染上病毒的危險呢,不得而知。由此可見,劃清與野生動物的舌尖“邊界”與加強禁捕禁食野生動物顯得尤為重要。如今“舌尖之‘鮮’成為了社會之‘險’”,這一次疫情事件就是給社會大眾提了一次醒。
從疫情大局來看,除了在疫情一線的“戰斗員”,大部分人都是在不經意間感染上病毒,那這傳染源來自哪里,無疑是與武漢人員接觸史或在武漢地區停留過的人員。他們之中有大部分人對自身是否感染不得而知,走街串巷、串門聚餐,導致多數人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病毒的“傳染源”與載體。同時,他們之中還存在有關部門的征集信息置之不理或瞞報虛報情況,也是造成疫情蔓延之快的原因之一。
這種不負責任的自信與隱瞞,導致疫情防控工作十分被動。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亂,傳播認為“隔離”就是“放棄”,“確診”就等于“等死”的謠言,造成了社會一定程度上的恐慌,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使了“絆子”。而并未感染病毒的部分群眾,對于疫情嚴重性認識不足,不響應國家號召、不配合有關部門合作,到處串門、聚餐、搓麻將……殊不知自身已成為了病毒的下一個目標。
由此可見,要全面防控疫情,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出門等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對于疫情防控而言卻是至關重要。正所謂“人心齊則泰山移”,在疫情每個人的努力都彌足珍貴,每個人的付出都是不可或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每個人的努力與付出匯聚在一起就是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泉州文明辦 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