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的疫情不斷持續的加重讓人始料未及,封閉在家中的我們都能夠從朋友圈收獲或多或少的焦慮,感覺信息總是越刷心里越慌,越慌越是停不下來……尤其是微信的普遍使用,各區域、各領域的家人、朋友,網友都在交流討論病情,而“萬能的朋友圈”總是在發布真實有待確定的“消息”,這讓我們看到一個值得警惕的社會問題“疫情擴散的同時,焦慮與抑郁的情緒也在擴散”。(搜狐網 2020年2月7日)
疫情持續升溫,長時間的宅家和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讓人們的不良情緒隨之蔓延。當下,做好人們的心理健康建設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劑良方。雖然我們還未研究出相關疫苗,但是,我們的醫療技術日漸成熟,當前治愈病例不斷提升就是最好的證明。疫情我們必須面對,但是面對疫情我們不必盲目悲觀,不必恐慌。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它。當下,來自全國各地的一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舉全國之力,打贏這場疫情防疫阻擊戰。
特別時期,我們更要懂得調節自身心理的重要性,避免因長時間的宅家產生的焦慮、焦躁,甚至是暴躁情緒影響到他人。我們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篩選能力,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良莠辨別,對于模棱兩可的缺乏官方權威發布的信息不關注,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獲取信息的渠道務必選擇具有權威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或者網站。一方面,人們可以采取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式,比如利用宅家里的時間進行親子溝通,加強親子交流,融洽親子關系;利用室內空間開展簡單的體育運動,如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通過運動的方式放松身體,也放松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人們也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在音樂聲中放松緊張的情緒。除此之外,書籍閱讀、冥想也是放松自我的好方法。
健康心理是幸福生活的前提,好身體需要好心理,這是我們樹立信心,重新回到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全國勠力同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今天,心理建設不容忽視,它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劑良方。(廈門市文明辦 楊翊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