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散發傳單 建甌市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2月12日訊 抗擊“疫”情以來, 建甌市文明單位、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24小時接力攜手戰“役",勇于擔當,一往直前,沖鋒陷陣,奮戰一線,譜寫了一曲曲感人戰“役"曲,讓建甌城鄉更有激情更有溫度。據不完全統計,4000多名志愿者參加抗疫志愿服務,累計志愿服務人次超5萬人次。
“建甌市委文明辦接連發出《關于要求文明單位組織志愿者參與街道(社區)防疫工作的通知》和《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書》等相關系列倡議,在微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群即時交流志愿服務動態等,抗擊‘疫’態勢很好。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我們及時進行了轉發學習貫徹。我們文明工作者、志愿者深受鼓舞,有信心打贏疫情防控戰。”建甌市委文明辦主任葉云珍介紹。
機關聯社區 構“群防”網
在建甌市開展“機關聯社區”防控工作中,市委文明辦發動文明單位黨員干部職工,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則,輪流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帶領群眾,看護好自己的家園。
除了定點站崗值守,黨員干部們還要協助社區,挨家挨戶地走訪摸排,詳細了解每一個家庭成員健康情況、是否有外地回甌人員等信息。他們要當好一線“戰斗員”、政策“宣傳員”、信息“摸排員”、環境“治理員”。
如建甌生態環境局全局到崗黨員干部職工44人分別就近到四個街道、12個社區登記報到。根據社區安排黨員干部們紛紛走上街頭對未戴口罩的群眾進行勸導;到各小區、菜市場及管控路口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配合安裝管控隔離設施等工作。
在福寧社區,筆者看到來自市紀委、市政府辦、市委文明辦的黨員干部……不論刮風下雨他們都積極投身于各小區卡點的值守,保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和健康。
建甌市稅務局黨員青年林娜家住建甌市金甌明珠小區,每天一大早,就來到自家對面的蓮花社區齒輪廠宿舍區值班,對外來車輛和人員通過“勸離”等方式防范疫情蔓延。
劉國英今年62歲,既是社區退休黨員又是居民小組長。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帶領家庭成員主動到社區報到,申請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元宵節這天,聽說社區需要摸排外縣市回甌人員,她又主動站了出來,“我是這條街的老住戶,全街的人都認識,開展工作很方便。”整整忙碌了一個下午,她和兒子詳細摸排了小龍須巷和公安局宿舍共122戶住戶信息,直到天黑才返回家,過了一個特別不一樣的元宵節。
街道西池社區興寧小區有著70年黨齡的老黨員鄭思明老人,今年已91歲高齡,不顧年邁的身軀主動站出來,參與卡點檢查和宣傳勸導,工作干勁不減當年。
據不完全統計,建甌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已有100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社區,和社區干部、居民一起形成“群防群控”的防護網,保護大家健康安全。
南雅文藝志愿者帶上廣場舞音響走街串巷宣傳疫情期不聚集、不串門、不外出 建甌市文明辦供圖
處處“紅馬甲” 先鋒城鄉涌
為把好疫情防控入口關,建甌市立醫院在院門口增設了體溫檢測點。得知這一消息后,該院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加入體溫檢測志愿者隊伍,有效緩解護理及安保部門職工的工作壓力,共同承擔預檢分診責任。
“醫院、機關單位、車站、高速出入口等重要保電場所,每天都有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在現場保供電,黨旗在哪,電力紅馬甲就在哪。”建甌市供電公司志愿者張顯鳳介紹。2月11日上午,一名微信名為“微笑”的客戶,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對福建建甌市供電公司的優質服務表示感謝,為所有保障民生的一線供電工作人員點贊。
“三江國際小區業委會主任林詳榮了解到橋南社區居委會因轄區居民點多社區人手又少,在小區封閉式管控上有些捉襟見肘,他就在業主微信群里動員組織小區業主自發到社區報到,積極參與到這場全民戰“疫”中來。
南雅鎮梅村村的基層黨群工作者鄒淯芬,白天她與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奔走于梅村村的大街小巷。晚上,坐在電腦前匯總白天摸排的數據報表及時上報鎮里。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喉嚨都沙啞了,但她仍未停下奔走的腳步。為了能夠及時建立工作臺賬,連續3個晚上通宵完善梅村所有人員網格化管理。
“請組織考驗,我要為家鄉防‘疫’盡份力!”在家過春節的閩南理工學院大四學生、預備黨員張祺活躍在東游鎮上范村聯合勸導點上,舉牌攔車、登記信息、拎包遞水,張祺手勤腿快嘴也甜,一天下來與村干部一起勸返了車輛近百輛,大家紛紛為她點贊。
建甌市民政局機關黨委書記林雄珍帶領民政志愿服務隊主動對接社區防控需求,深入街巷張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宣傳畫、宣傳單,對有關人員進行勸導、疏散,參與到社區防控知識宣傳、訪客登記、測量體溫、外地來閩人員登記和排查工作等。積極向群眾分發《加強聯防聯控文明從儉治喪》倡議書,引導群眾簡化喪事活動,助力疫情防控。
浪乞討人員流動性大、患病率高、自身衛生條件較差,具有較高患病風險。面對建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繁重的局面,建甌市孝心養老服務中心志愿者得知情況后,主動向民政局請戰,加入了流浪乞討人員疫情防控的隊伍,每天的巡查在3至4次以上,使救助對象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對于幾位拒絕入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志愿者每日定時走訪,免費提供食物、口罩和換洗衣物,還為其理發再修剪胡子。
2月11日下午,建甌市水上救生志愿者大隊獲悉長富公司捐牛奶給醫務人員喝,因搬運工難找,大家積極報名參加搬牛奶。他們有的剛剛完成社區協助勸導值班,立即趕來“第二志愿服務現場”。
“你們站崗辛苦了,我也幫不上什么忙,就煮了點面條,趕緊趁熱吃吧……”晚上11時左右,在房道鎮尤墩村赤岐疫情防控監測點,村民謝斗星夫婦為值班人員送來了熱乎乎的面條。這帶來的不僅是可口的食物,更是這寒冬里的一股暖流,溫暖著每一位“防疫戰士”的心。同是深夜,在房道鎮入鎮口西際村檢測點,65歲的志愿者王家德,每次值班都是凌晨2點開始到至8點。有時還增加白天值班時間。
“只要大家平安,心里就高興,我也只是盡了一份微薄之力。”小橋鎮小橋村年輕志愿者、黨員、退伍軍人張宜勇,每天3次準時到大街小巷認真細致勸導村民不聚集、不外出等。“安全擔心肯定會的,但我與兒子非常支持他去勸導。每次為他準備好口罩、志愿者帽、紅馬甲,目送他前往。”張宜勇妻子翁桂仙說。
同住在小橋村、廈門經常商回鄉過年的張年丁看到公園亭子周邊垃圾多,開展志愿行動,與伙伴們主動清理垃圾,整治環境助力防疫。
志愿者登記來往人員 建甌市文明辦供圖
上陣父女兵,最美夫妻檔
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我們時常能見到“父子兵”“夫妻哨”“兄弟崗”。在小松鎮穆墩村有這樣一戶志愿者家庭,父親、女兒、女婿,一家三口都活躍在防控一線,全家齊上陣,合力戰疫情。父親薛由文是老村支書、閩北知青博物館義務講解員。女兒薛敏是建甌市人大代表、穆墩村支委、婦聯主席。
“凡是從湖北、武漢返鄉人員,應該主動、盡快到村委會進行登記。”這段本地方言廣播,每天都在建甌市小松鎮穆墩村上空回蕩。它是薛由文錄制的。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后,薛由文主動請纓,積極配合村里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義務當好村里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和“勸導員”,他用本地方言錄制疫情防控知識,每天在村頭巷尾滾動播放,將疫情防控知識及時告知全體村民,提醒村民做好防護;及時關閉知青博物館,勸離到知青博物館的參觀人員;動員親屬不聚集、不串門。
女兒薛敏發揮群團組織密切聯系群眾橋梁紐帶作用,動員組織村里6名婦女成立“巾幗志愿宣傳隊”,摸排外地返鄉人員,走街串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平時,父女倆交流最多的就是如何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村民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按照防控工作部署,小松鎮各村設立了勸返點。薛敏不但組織婦女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勸離聚集人群、挨家挨戶上門摸排外地返鄉人員、參加卡口值班,而且把丈夫江祥欽也拉進疫情防控隊伍,每天上午9點到12點和傍晚5點到夜里12點,是薛敏給丈夫安排的值班時間。幾個夜班下來,江祥欽有點熬不住了,但還是默默接受老婆交辦的任務,嚴防死守在村口的要道上。薛敏說:“我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村村民都能平平安安的,我們再累也值得”。
志愿者張貼標語 建甌市文明辦供圖
文藝也戰““疫” 閃亮“圖文音”
在黨委、政府組織大量正面宣傳,拍攝推出系列視頻等同時,建甌一些文藝領域工作者、志愿者也自發行動起來,用筆撰寫,用聲音郎誦,用照相機、攝像機、手機拍攝,創作專題片、微信美篇、歌曲等,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鼓勁,受到網民歡迎和點贊。
“你是這個城市最可愛的人, 握緊扼殺病毒的拳頭。白衣傳導的是溫度,傳遞的是滿滿的信心……"志愿者陳麗芝撰稿、蔣文華拍攝聯合創作了《建甌,我們用心守護的城》專題片在本地權威媒體廣為傳播。
近日在建甌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微信公眾號原創首發的歌曲《逆向而行》是在各種條件局限的情況下,由吳章中、魏朝暉、王杰、高元、張華政、江小波幾位志愿者逆向而行,激情創作和編輯。他們以優美的旋律,深情的演唱,謳歌了我們身邊勇于擔當、忠于職守的廣大黨員干部和普通平凡的人們。正如歌詞所言:為了家家安寧,我哪怕是舍身紓難,也要逆向而行……
建甌棱鏡影視傳媒、建甌市攝影家協會志愿者與建甌市電視臺聯合創作了充滿動感激情公益廣告片《建甌是座有溫度的城》,用一個個鏡頭記錄了建甌全體市民為抗擊疫情作出的努力。
“我們期盼著‘春暖花開’的那一天盡快到來,人們不再需要隔著口罩,而是能夠直接手牽手,肩并肩,緊緊擁抱在一起,一同感受這春天的陽光明媚、生機勃勃!"雨辰影像工作室微信微信公眾號積極鼓勁。該工作室志愿者配合有關部門航拍制作了《空城抗疫 致敬逆行人》建甌抗疫宣傳片。
"我們,正走過一個特別的冬天。我們,正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在千鈞一發的生命線,在防控疫情的最前沿,我們看到了最美逆行的背影,看到了堅定執著的雙眼……"志愿者龔冰創作、朗誦了《最美背影》,并配視頻在微信公眾號宣傳。
“告別家中煮好的年夜飯,暮色中你匆匆奔赴武漢,那里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你卻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戰勝疫情使命重如山,拯救生命人民高于天,你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你把死的風險攬在身邊……”近日,74歲的建甌籍著名詞作家魏德泮和曲作者唐恒一起聯袂創作了《挺身而出》歌曲。歌曲由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音樂家協會聯合監制、隆重推出。據介紹,他們用兩天時間完成了詞、曲、編、錄音、混音等工作,將所有的祝福、所有的感動融進歌曲里,以此為武漢加油,表現出音樂工作者的自覺擔當。該事跡和歌曲還上了“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新型病毒來害人,提高警惕大家人,為了子孫為了家,盡量不要走出去。人多地方很危險,病毒隨時會傳染……”這是建甌民間第一喜娘茉莉在用建甌方言通過微信宣傳朗朗上口的《抗疫情》順口溜。(建甌市文明辦綜合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