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燈彩“靚”化古城、文博劇場好戲連臺、非遺絕活現場展示……再過不久,辭舊迎新的爆竹聲又要響起。記者從南京市委市政府1月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春節元宵節期間,南京將陸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1000多場系列文化活動,捧出一場集非遺、文化、民俗、游園、美食等于一體的節日盛宴,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市民游客進一步了解、認同、喜愛、過好傳統節日。(1月10日中國文明網)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要讓今年的春節不同凡響,不能少了文化大餐,南京通過精心烹飪文化大餐,將陸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1000多場系列文化活動,無論是通過傳統民俗+時尚科技,還是,在各城門舉辦“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活動,都將呈現富有地方特色的年味魅力。
要過好傳統春節,尤其需要“烹飪”文化大餐。大家都清楚,在物質高度文明的今天,大家已經不再滿足吃吃喝喝,吃和穿已經激不起大家的興趣,因為現在的美食只要愿意,天天都能享用,每天穿著都像過年。只有在文化年味上精心打造,才能讓大家覺得今年的春節更有盼頭,過得更加有意義。
精心“烹飪”春節文化大餐,需要相關部門未雨綢繆。各級文化部門只有及早準備,各類文藝工作者及早做好文藝節目的調選,才能確保每一項春節文化節目都是大餐,拒絕匆匆忙忙,摒棄粗枝大葉,如果想要科技配置的,更要提前和相關部門溝通合作,這樣,才能讓一些高大上的文藝節目在春節期間多多展示,讓一些富有地方風味的民俗在春節多多亮相,讓民俗和文化在春節期間“靚”起來。
精心“烹飪”春節文化大餐,不能少了群眾力量。不要以為,精心烹制春節文化大餐,只是文化單位、文化能人的事情。有一句話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即“高手在民間”。在群眾中,也有相當一部門文化能人,非遺傳人,工藝制作高手等,他們會說書,會唱春,更有巧手會制作,只有多為他們拓展春節展示的舞臺,那么,春節文化大餐才會“葷素搭配”、錯落有致、精彩紛呈,讓群眾為春節文化大餐貢獻智慧。
為傳統春節精心“烹飪”文化大餐,除了文化下鄉,學校、社區等也不能滯后,各地只有進行準備,充分營造歡樂春節、祥和春節的氛圍,尤其要將精心“烹飪”文化大餐送給環衛工人、快遞小哥、消防官兵、公安干警等堅守在春節崗位上的人,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到今年春節富有年味的文化大餐,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文化春節韻味長,也讓春節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中不可缺少的深厚源泉。(福州文明辦 胡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