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25日訊 近年來,寧化縣城區不斷擴大,城鎮人口逐年遞增,在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城市管理也面臨新的難題。為進一步推進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打造良好城市環境、秩序,寧化縣聚焦城市停車難、如廁難、農貿市場整治難、背街小巷通行難、小區物業管理難、三輪車管理難、流動攤販和占道經營治理難等“七難”問題,努力辦好民生“關鍵小事”,通過“三變五化”治“七難”,著力改變以往攤占道、車堵路、臟亂差的現象,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幸福感。
著重“三變”管理,提升市民文明意識
一是變一家發力為齊抓共管。文明交通勸導、城市“網格清掃”、“煙頭不落地、城市更美麗”、交通安全“小手拉大手”……今年以來,這些一系列常態化活動的開展讓城市管理由縣城管局“一家”沖鋒的狀態轉換為各級文明單位、學校相互配合,干部職工、志愿者、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文明創建氛圍。二是變事后處罰為事前宣教。將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在前,打破發現一例處罰一例的被動局面。縣委文明辦、縣融媒體、縣交警大隊、縣城管局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均開設專欄、專題,推介正面典型,曝光不文明行為。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引導,提升市民的城市管理主體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和文明衛生意識。三是變集中整治為常態管理。從集中整治向常態管理轉變,城市管理走向常態化、精細化。縣城管局強化日常巡查,對占道攤點、人行道車輛停放、商鋪占道宣傳、占道經營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常態管理,改善城區的市容環境。12月起,縣公安局、城管局采取“網格管理、區域聯勤、聯合執法”的聯勤共管方式,進一步優化城區交通秩序管理,促進城區交通秩序和市容秩序提升。
推進“五化”措施,回應市民“訴求”
一是項目決策快速化。相關職能部門按照“主動介入、主動服務、找準切點、快審快批”的原則,對涉及民生的市政基礎設施傾聽民生、征求民意、迅速核實、摸底匯總。相關技術部門加快技術審查,指導建設項目及時上報提供解決建議。縣委、縣政府、縣城鄉建設和生態環保項目組多次現場辦公,查找問題,促進項目開工建設。二是設施配套便民化。先后建成7個農貿市場,探索“農+超”等形式,破解流動攤點治理難題。培育專業市場,先后建設永信時代二手車市場、水果批發市場、瑤上蔬果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破解占道經營治理難題。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建8座公廁,緩解群眾如廁難的問題。完善交通路網,建設6座跨河大橋、6個公共停車場、10公里城區路網,使城區路網更暢通,群眾出行更方便。三是管理責任具體化。實行主街道市容管理“街長”制和“兩違”執法“片長”制,實行交警、巡警、城管“三警”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實行城市背街小巷“網格化”管理制,將城市建成區劃分為113個管理網格。實行“門前三包”制,明確城區各級文明創建單位實施“門前三包”責任主體、責任區域、責任范圍和責任目標,做到一包到底。四是市容整治常態化。縣城管局實行6.5天工作制和錯時工作制,強化主街道、重要節點高峰期間日常管理整治。常態化開展“零點整治”行動,全力整治夜市排檔,夜間渣土亂傾倒,凌晨蔬果批發市場擾民問題。設立12345平臺受理AB崗制度,確保群眾提出的合理訴求能夠得到快速高效解決。五是管理服務社會化。推行城市管理購買服務,將城市路燈、園林綠化、城區環衛外包社會化管理。將城區所有園林綠化外包,建立管護公司的監督考評機制。將路燈管理外包,確保城區4648盞路燈及1.34萬米夜景工程沿河流水彩燈正常亮化和安全亮燈。
深化“七難”治理,暢通市民“賭點”
一是解決群眾停車及出行難題。全面推進施劃道路、小區停車泊位,制定出臺錯時停車政策和措施。加強停車場整治,對城區現有7處停車場495個泊位外包規范管理,完成南大街1、2號停車場整合,完成新建朝陽市場地下停車泊位1處,引進寧化拜米電單車,投放共享電單車800輛,規范設置190個停放點,方便群眾出行。二是解決群眾如廁難題。新建并開放城區9座公廁,改建4座老舊公廁。加強現有37座公廁管理,規范日常保潔,定期開展蚊蟲消殺工作,為市民提供干凈整潔的如廁環境。三是解決群眾“菜藍子” 難題。完成蔬菜批發過渡市場建設項目、完善水果批發市場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南街市場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富貴世家、碧桂園等小區市場建設。加快金水河市場、瑤上市場等新建市場建設進度,啟動瑤上果蔬批發市場建設。規范朝陽市場、新橋市場、南街市場、水果批發市場、蔬菜批發過渡市場等市場的日常管理,解決群眾入市場買菜難問題。四是解決群眾背街小巷通行難題。建立全縣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臺賬,制定行動計劃,部署工作任務,推進背街小巷路面硬化和排水溝改造以及人行道完善建設。目前已完善建設5條人行道,5條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五是解決物業管理難題。加強《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推動試點小區完成基礎設施改造、小區黨組織和業委會的組建。完成翠江鎮翠江明珠小區、中山嘉苑小區,城南鎮御景灣小區等3處有物業小區和城郊鎮濱江一號一期無物業小區的整治提升工作。六是解決三輪車治理難題。加強主次干道非機動車和摩托車停放秩序整治,清理主次干道僵尸車,對二手車行占道經營行為開展聯合整治,督促二手車行經營業主進入二手車專業市場規范經營。依法開展載客三輪車專項整治,對城區載客三(四)輪車銷售單位進行摸排、登記造冊和多次專項整治行動。七是解決流動攤販和占道經營整治難題。加大流動攤販和占道經營整治力度,南大街水果批發店整體搬遷,拆除龍門路水果批發木棚,占道經營20余年的“堵點”被打通。加強疏導,加大利用板車、三輪車販賣水果等流動商販的疏導力度,提高市場免費攤區使用率。在主次干道設置柵欄、擋車柱,倒逼“店外店”和零星攤點自行整改。
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也是涵養城市文明氣質的過程。寧化縣不斷深化城市綜合治理,推進城市精細管理,解決群眾關注的痛點、賭點,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同時,充分利用“e三明”、“智慧創城”等平臺,讓每一位市民都參與到城市管理和文明縣城創建工作中來,培育“文明細胞”,凝聚市民共建共創共享意識,攜手共譜創城新篇章,共同推動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再上新臺階,提升文明城市發展品質。
(寧化縣委文明辦 寧化縣城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