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動員部署大會現場 福安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2月23日訊 2018年8月,福安市作為全國首批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之一,自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嚴格按照黨中央、福建省、寧德市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昂揚的精神狀態、更有力的思路舉措,感悟初心、踐行使命。結合福安地方實際,立足群眾需求,按照“有陣地、有隊伍、有項目、有制度”的四有標準,著力解決文明實踐“在哪做”“誰來做”“怎么做”“做多久”的問題,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做到百姓家門口,聚集人氣、激發活力,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一年來,累計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100余場,覆蓋群眾13萬多人次,階段性成效初步顯現,得到中宣部調研組的充分肯定。
一、創建“117”文明實踐體系,走出福安路徑。
“117”文明實踐體系,即一個中心(所站)、一支志愿者總隊、七個服務平臺,是文明實踐活動的載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在資源、隊伍、項目、保障上下功夫,做到統籌調配、盤活激活、聯通共享。“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實現中心“供給側”和群眾“需求側”的無縫對接。
一是深化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工作內容和運轉方式,按照“有陣地、有隊伍、有項目、有制度”的“四有”標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服務群眾有實效。在全市建立1個中心、22個鄉鎮(街道)實踐所、485個村(社區)實踐站,中心主任(所長、站長)均由各級黨組織主要領導擔任,構筑起“全市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整合全市現有的百姓宗祠、古民居、廊道、青年驛站、道德講堂、文化場館、體育館、科教基地、民富中心站點、鄉村教育院網點、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中小學校等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形成固定的實踐場所,突出文明實踐功能,融合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科教學校、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實現“一個場所,多個主題、多種使用”。廉村立足本村特色廉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依托“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利用舊祠堂宣講新思想;樓下村古民居變身新時代“精神地標”,既保護了古民居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又發展了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陽春社區巧用百米文化長廊開展“六貼近六服務”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弘揚時代新風,成為居民歡迎的“精神家園”;松羅村改造舊客運站大樓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互聯網+文明實踐服務”新模式,精準對接農民群眾新需求。福安新時代鄉村教育院,打造一所專門服務群眾的公益培訓學習機構,提升群眾道德素養和文化水平;福安“民富中心”服務網絡集便民服務、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鄉村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免費服務等創新做法,這些家門口的服務場所接地氣、受歡迎、聚人氣,群眾吹哨、志愿者報到,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不僅群眾喜歡,也得到中宣部調研組、省、寧德市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是壯大志愿服務隊伍。整合市直機關各部門、黨員示范帶動的志愿服務組織、協會、社會特色志愿服務組織,組建一支志愿服務總隊,由市委書記擔任總隊長,下設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鄉風文明建設等七支志愿服務分隊,相關分管業務部門負責人任隊長。各所站相應成立志愿服務分隊、村民志愿服務隊,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任鄉鎮(街道)志愿服務分隊分隊長。如科技與科普志愿服務隊,市級平臺建立分隊,下設有科技局、農業農村局、茶業局、生態環境局、氣象局、林業局、人社局、團市委、衛計局、茶業協會、葡萄協會、水蜜桃協會、油茶協會等志愿服務小分隊13支,志愿者達435人。同時常態化招募吸納專業技術人才、科技特派員、農村實用人才、大學生村官、科普信息員等科技人才資源,為志愿者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根據需要,不定期開展志愿者培訓,提高志愿者知識素養和志愿服務工作整體水平??萍贾驹刚?、省級農科普帶頭人、松羅鄉農民鄭柯發自創“鄭柯發科普工作室”,開展葡萄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3000多人次,培育出科技示范戶1700多戶,帶動松羅鄉葡萄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葡萄畝產值由原來的7000元躍增至17000元,年產值達1.13億元?!陡=ㄈ請蟆穼iT對他的科普工作室進行報道推廣,稱“農民需要這樣的科普工作室”。通過健全隊伍體系、整合社會資源,開展褒獎激勵,著力壯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志愿隊伍向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隊伍1758支,注冊志愿者人數達8.7萬多人,志愿者注冊率達到13.06%,居全省縣級市前三,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7萬小時,日均開展活動志愿者達200人次。
三是統籌七大服務平臺。打破部門壁壘,按照服務類別,統籌建立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鄉風文明建設七大平臺。七大服務平臺分別由1個市級部門牽頭運營、若干責任部門配合,將散落在全市各部門的服務陣地、網絡發布平臺等納入文明實踐陣地。創新“七重點七服務”工作機制,實施“思想筑魂、核心價值、關愛和諧、惠民共享、產業興旺、全民健康、移風易俗”等七項重點工程。著力完善內容服務和供給體系,建立文明實踐服務“總菜單”,加大優質內容提供力度,滿足農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吸引群眾走進所(站)。發揮全市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作用,整合福安“民富中心”服務網絡、新時代鄉村教育院資源,全力打造面向農村的綜合服務平臺。在19個鄉鎮(街道)建成32個基層民富中心,構建市鄉村三級民富中心服務網絡,為農村群眾提供“5+X”服務,推動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在基層落地,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新時代鄉村教育院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市、鎮、村三級教育網絡體系,以固定講堂、流動講堂、自助講堂、網絡教學等形式,群眾現場參與及網絡點播總人數突破70萬人次,被群眾稱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七大平臺累計開展580多場活動(含與所站共同開展活動場次),服務群眾6.8萬多人次。
二、精心培育項目,打造福安樣本。
牢牢把握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兩個重心,巧妙設計活動項目,精心組織實施,讓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勤于參與。
一是開發志愿服務APP平臺。網上平臺動態發布供需信息,公示志愿服務項目和活動安排,提供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等一整套志愿服務信息化流程,方便群眾即時查詢、預約、提出個性需求,實現供需雙向互動、精準對接,促進志愿服務便捷高效。中心整合七大平臺資源,采取菜單式管理,按照“派單與點單相結合、任務與志愿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精準地把全市各平臺優質資源和公共服務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層?!爸茊巍本W絡化、“點單”簡易化、“派單”程序化、“考核”專業化。2018年10月以來,通過采取菜單式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300多場,覆蓋群眾1.92萬多人。
二是組織文明實踐活動配送。以七大志愿服務平臺為主體,廣泛開展“四下基層”“送理論、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文明、送健康、送幸?!钡摹八南缕咚汀蔽拿鲗嵺`活動。深入開展理論進基層“百千萬”工程,先后組織開展“理論宣講輕騎兵”“廉政講壇”“理論下基層”等各類活動500多場次,宣傳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政策送到群眾身邊;開展“農業科技強筋壯骨計劃”,舉辦技術培訓、科技指導和科技咨詢活動,助力鄉村振興;開展“書香福安——全民讀書月”“社區文化五個一工程”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持續開展“我們的節日”“社區群星秀”等活動,把文藝活動送到群眾身邊;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移風易俗”等各類志愿服務宣傳活動,把鄉風文明送到群眾身邊;開展扶貧濟困活動,為群眾提供幫扶,把幸福送到群眾身邊。
三是抓典型引路樹“福安樣本”。持續在特色創新上狠下功夫,通過弘揚“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和蘇區革命精神,挖掘畬、茶、古、廉、紅等福安地方特色文化,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的寶貴經驗做法,培育一批獨具特色的文明實踐品牌。扎實推進穆陽、溪柄、陽頭等3個鄉鎮街道示范所和50個村(社區)示范站建設,注重在工作統籌、資源整合,項目設置上要融入基層黨建、融入脫貧攻堅、融入文明創建,邊探索、邊實踐,邊評估、邊總結,為全面推開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好基礎、造好樣板。探索推進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民富中心、鄉村教育院、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的職能功能融合,把便民服務、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鄉村教育、黨員服務管理等功能整合為一體;繼續提升穆陽鎮志愿服務嘉獎等制度、陽春社區樓宇文化長廊、樓下村整合利用古民居等試點經驗;用好農民夜校、水上黨校、民情懇談會等鮮活載體。下岐村“擺脫貧困”理論宣講輕騎兵,將漁民夜校辦成支部黨校、漁民技校和學習園地,使漁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沃拉吉、非洲12國主流媒體考察團來到下白石鎮下岐村,探尋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廈大“不見外”教授潘維廉親眼目睹“連家船民”上岸“擺脫貧困”的奇跡。鄭家山村牢記習總書記囑托,扶貧志愿服務隊組織夜校技術培訓,提升種植技能,“走出山鄉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廉村廉政志愿服務隊述說廉的故事等。今年我們舉辦了福安市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涉及鄰里守望與為老服務、關愛行動、陽光助殘、環境保護、脫貧攻堅、恤病助醫、應急救援、文化宣傳與網絡文明、禁毒教育與法律服務、理論研究與基礎建設、其它領域等11大類200多個項目,擴大了志愿服務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三、加強服務培訓,實現“人人模式”。
抓好文明實踐隊伍的服務站點建設、學習培訓,通過舉辦培訓、互動交流、外出學習等方式,有效提升志愿者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四下七送”活動,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一是設立志愿者培訓服務站。鎮村所站設立有人員、有項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務站點,依托“志愿中國”信息系統和“志愿匯”APP,為所有參與文明實踐工作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提供注冊、活動招募、活動簽到、時長記錄、福利兌換等各項服務,讓有時間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為現實?!疤寡蠊し颉奔t茶發源地坦洋村發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的文化優勢,推出“坦洋人家”志愿講解員實踐項目,“說好坦洋故事,人人都是講解員?!贝謇锔鞑栊卸冀恿巳蝿?,幫助培訓5名志愿者成長為成熟的志愿講解員,通過志愿者連接茶行和村民,每個志愿者再培訓帶動5名村民,逐步過渡到“人人”模式,將坦洋村實踐成為一個講故事的村莊,游客的增多,帶動茶旅經濟,不僅弘揚了文明新風尚,更讓村莊變新顏。
二是強化培訓促進專業化。聯合新時代鄉村教育院,協同市級機關和社會力量,組織開展知識傳遞、技能傳授、項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制定出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培訓計劃,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向專業化、精準化、項目化發展。舉辦福安市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以賽代訓,促進志愿服務水平提升和項目成果的推廣與轉化。31個決賽項目依次通過PPT路演、答辯等形式展示?!案0彩小鐓^群星秀’小舞臺惠民演出志愿服務項目”“義賣廢紙助老志愿服務”“讓志愿服務不再‘默默無聞’——新時代文明實踐公益故事宣傳”等3個項目榮獲金獎,“‘臨界預防’——福安‘臨界少年’幫扶計劃”等5個項目榮獲銀獎,“急診知識宣傳”等10個項目榮獲銅獎,“陽光義工頂愛行動”等13個項目獲優秀獎。
三是褒獎激勵提升參與率。制定出臺《福安市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愛心超市”積分兌換辦法及星級評定制度》《福安市志愿服務激勵嘉許辦法(試行)》等管理制度,建立福安市文明實踐志愿“益?!?,打造“保障+激勵”型的志愿服務體系,激勵更多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探索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體系,在民富中心市級運營點和穆陽鎮文明實踐所分別建成2個志愿服務積分線下兌換平臺,現入駐愛心企業20家,上架積分兌換商品40種,該做法得到中宣部調研組領導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籌劃成立志愿服務愛心商家聯盟。先后有100多個先進典型獲得福安市級以上表彰,陽頭街道陽春社區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等榮譽稱號。
四、營造宣傳氛圍,提高群眾知曉度。
緊扣新時代文明實踐主旋律,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以文藝匯演、公益講座、公益展覽、志愿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成果,唱響紅色旋律,講好福安故事,傳播正能量,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一是在“線上”。發揮全市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電云平臺作用,運用好市級融媒體中心、政府門戶網站、福安新聞網、福安電視臺等各類網上宣傳陣地和黨員遠程教育、學習強國app、“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推動新思想在基層落地生根,新文化走入千家萬戶、新風尚成為時代新需求。“福安新時代文明實踐”動畫宣傳短片、《福安一分鐘》《“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等文明實踐主題短視頻5部,點擊量近20萬次?!拔液臀业淖鎳笨扉W視頻在學習強國平臺播放,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在“線下”。通過公交站、主干道等布置420多面宣傳文化墻,集中宣傳報道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學雷鋒先進典型、最美家庭等,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用好柏柱洋閩東蘇區紀念館、藍田暴動遺址、廉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載體,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網上網下同步、線上線下信息互動,形成網絡傳播的聚變效應。
三是利用傳統宣傳形式造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精神,全市廣泛開展宣傳,營造輿論氛圍,在今日福安報、宣傳欄開設專題,各級各單位和各村居、社區1500多處LED顯示屏、市區8處大型LED滾動播放宣傳標語,在100多個公園、廣場、學校、各類文化場所和店鋪播放和懸掛宣傳標語,并布置5處大型公益廣告,營造了濃厚的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回信重要精神氛圍。文化鄉村一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社會宣傳充分利用墻體廣告、懸掛橫幅、張貼海報等有效的鄉村宣傳方式進行宣傳,使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難以在群眾中做到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