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組走進百崎郭氏家風家訓館,并聽取相關介紹。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近日,泉州市委文明辦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婦聯組成調研組,對泉州各地申報市級家風家訓館的22個場館進行調研評選。
9日下午,調研首站走進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的百崎郭氏家風家訓館和龍蒼村家風家訓館。調研組對照“四有”標準,先后對兩個場館進行實地察看評估,并聽取了簡要介紹。調研組在聽取完兩個家風家訓館的介紹后,先后就意識形態、內容建設、活動創新及內涵定位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百崎郭氏家風家訓館依托在百崎回族史館內,全館面積550平方米,分為四個宣傳模塊:百崎回族郭氏的由來、生活習俗、郭氏名人、展望未來,設有展板、展柜、雕塑實物等相關硬件設備。展館以“百崎郭氏回族歷史展覽”為主題,通過大量照片、實物、以及視頻等形式,充分展現百崎郭氏回族形成發展歷史及郭氏家風傳承,歌頌其先輩光輝業績及回漢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精神,教育子孫要恪守先祖家訓,與人為善,是傳承優秀家風家訓的宣傳陣地。展館除了專職工作人員外,還充分吸收了有志于家風家訓文化傳承的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文化推介中,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并積極與當地的學校和文藝愛好者合作,創新活動形式,擴大文化影響圈層。
調研組實地察看“番仔樓”改造而成的龍蒼村家風家訓館。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龍蒼村家風家訓館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由當地旅菲華僑莊氏一族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所建的“番仔樓”改造而成,具有中西合璧的閩南特色建筑。展館分為:黨史館、村史館、人文館、風俗館、孝文化館、農博館、僑史館等七個部分,既有舊搖籃、蓑衣、縫紉機等老物件實物展示,也有書法、油畫作品呈現,內容豐富,頗具閩南特色與年代感。龍蒼村家風家訓館通過展示華人華僑捐資助學、回饋桑梓的動人事跡和本土鄉村文化、好人好事等,豐富了鄉村家風家訓的文化內涵,樹立了優秀典型,傳遞了文明正能量。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省委文明辦相繼扶持泉州市部分縣(市、區)建設了兩批省級家風家訓鄉賢館(共5個),泉州市委文明辦也扶持建設了第一批市級家風家訓館(共8個)。
第二批市級家風家訓館建設是推進泉州市“家+文化”建設活動的重要抓手,由泉州市委文明辦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配合建設。接下來的一周,調研組將繼續赴泉州其他縣市區調研評選。建設合格的場館將由三部門聯合確認為第二批泉州市家風家訓館,并予以命名授牌。(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