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0日訊(通訊員吳姝蓮)村規民約是實現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途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基層的具體體現,與國家治理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基層落地的有力抓手。今年來,南安市東田鎮指導各村在憲法和法律法規的規范框架下,結合村情民俗,修訂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推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機制,有效地提升了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水平。
桃園村:文明祭祀有約定,清明放炮上黑榜
“移風易俗齊中央令,上下各級齊響應……”今年來,桃園村以“七字歌”形式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并對違反村規民約情況,作出了“違反規定不聽勸,列入黑榜發公告。”的約定。
2019年清明節,桃園村村民劉某違法禁令帶火種上山,并燃放炮竹,被村干部及時發現后,按照村規民約規定,將劉某行為登上移風易俗黑榜通過微信公眾號并公告,同時對劉某處以“出資播放愛國主義題材電影一場,并責令其在電影播放現場向全村群眾作深刻檢討”的處罰。達到處罰一人,影響和教育一片的效果。這一接地氣的處罰方式,獲得許多村民和網友的點贊。網友“信仰”留言道:“移風易俗下猛藥,立竿見影出療效,為東田點贊!”
湯井村:村規民約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今年來,東田鎮湯井村被列為南安市美麗鄉村整治村后,借力村規民約有效規范群眾行為,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年初,湯井村就召開村民大會布置“美麗鄉村任務”,“禽畜一律要圈養、房前屋后不能亂堆亂放……”,在村民大會上,村黨支部書記對村規民約逐條宣傳,發動村民主動融入美麗鄉村建設。
“原本我們村四處都是臟亂差的現象,村道兩旁雜草叢生,村民的雞鴨也不圈養。”湯井村村委會主任王文燦介紹,文化廣場作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場所,臟亂不堪,對村民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今年來,湯井村投入80萬元建設美麗鄉村,如今,沿著主干道走去,道路兩旁的房屋“裸房整治”后,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不僅如此,村道整潔,旱廁、豬舍等被拆除硬化上水泥,文化廣場還張貼了村規民約。
村民王阿伯對今年湯井的變化豎起大拇指,“我們村變化可大了,環境整治完,我們也自覺門前三包,不亂扔垃圾”王阿伯說。
岐山村:紅白喜事有標準,自覺踐行引風尚
岐山村地處東田鎮北端,與“中國水暖城”侖蒼鎮相鄰,群眾生活水平較高。前幾年在移風易俗工作推進下,喪事簡辦得到了較好落實,但在婚慶、壽慶、喬遷等喜事上還存在大操大辦現象。為弘揚文明風尚,倡導勤儉節約,岐山村根據村情實際,制定了移風易俗村規民約。細化了各項紅白事的規定。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出來后不久,恰逢村民周金竹喬遷新宅,在村里移風易俗的倡議下,周金竹帶頭響應不燃放煙花爆竹規定,通知親戚朋友不要到其新家送煙花爆竹,解決煙花爆竹夜間噪聲擾民問題。在其帶頭影響下,其他村民紛紛響應,往年喜慶事夜間連續燃放煙花爆竹三天的習俗逐漸取消。此外,全市許多喜事新辦的報道引起了岐山村鄉賢周建寧關注。今年,在其母親八十大壽的時候,周建寧與家人商議決定響應號召移風易俗號召,厲行節約,將原本要祝壽、宴請的錢集中起來,以捐資公益的特殊形式為母親祝壽,給其他村民提供了很好的榜樣。他把簡辦壽宴節省下的錢為村委會和小學置辦了電視、辦公桌、檔案柜,空調、太陽能路燈等設施設備,總花費約4萬多元。
“量身定制”的村規民約,“約”出了鄉村新風尚,實現了破舊立新、敦風化俗的效果。為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除了每月以紅黑榜形式進行公示宣傳外,東田鎮各村還將“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的評選活動與村規民約結合起來,對遵規守約的村民給予表彰獎勵,發揮道德模范的感召作用,讓村民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強行為自覺。通過教育引導、示范帶動、相互督促等潛移默化的影響,村民的文明意識有了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
(供稿:東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