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6日訊 秋漸南風高,天闊海平潮。東山西南一隅,秀美的湖塘村仿佛一顆滄海遺珠,在潮起潮落中安度日落晨昏。
敬老孝老自古有,“百里負米”“親嘗湯藥”,一個個感人故事至今傳唱。東山湖塘村,就是這么一個以孝廉聞名遠近的村子。
走進孝子祠,“孝重閩山”四個字格外顯眼。在這個祠堂里,記錄著明代清官蔡方平一生正直、兩袖清風的心路歷程,也記錄著其子蔡保禎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
明萬歷年間,56歲的蔡方平走馬上任浙江省淳安縣。時年正值大災荒,蔡方平不忍百姓苦難,急信請求開倉放糧,不料卻遭否定。心懷大義的蔡方平最終冒著砍頭危險,下令開倉賑災,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感恩愛戴。
蔡方平的高尚品行深深地影響著后人,廉潔家風也培育出了孝子典范。在蔡方平病逝后,他的兒子蔡保禎在墓旁建房守護,為父親蓄發守孝三年又三年,并建造“永慕堂”緬懷父親的品德。蔡保禎的孝行感動了萬歷皇帝,下旨召見并欽封蔡保禎為孝子,欽贈“欽旌孝子”“孝重閩山”匾額。
四百多年來,湖塘村蔡氏族人受蔡方平父子的感召,始終秉持廉潔品德,倡導孝道文化,演繹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孝德故事,蔡氏父子的孝廉美名在這里代代相傳。
辦好孝廉講堂,將孝廉因子融入校園文化、家風文化、鄉土文化,廣泛宣傳孝廉理念,大力傳播清風正氣,孝廉文化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崇廉尚孝社會風尚日益濃厚。
蔡氏后人蔡小林提到,蔡保禎的孝道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好題材。湖塘村以老年協會為載體,每年年末在村里評選出孝子、孝婦,讓村里鄉風民俗變得更好。
東山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孝”的文化與傳承不僅僅是在湖塘村,這種文化已融入了東山人的性格,甚至是“外來東山人”的性格當中。在杏陳鎮,就有這么一位好兒媳,七年如一日,她細心照料著患病的婆婆。
2010年,25歲的吳阮真從南靖老家嫁到了東山,成了林如珍家里的一分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可是,一年后婆婆林如珍確診患有尿毒癥,這對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猶如晴天霹靂。
七年來,吳阮真默默地挑起這個擔子,學習各種專業的護理知識,細心觀察婆婆的病情,把好吃的全部給了婆婆,沒有一句怨言。
吳阮真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孝道”真諦,也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自己女兒也成為了一名“孝道”的踐行者。
近幾年來,東山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老年人工作擺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各項老年優待政策,讓全縣的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
東山縣民政局局長林建忠提到,自2017年以來,東山縣民政局認真貫徹東山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養老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努力根植民生民情,讓老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充分享受東山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漳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