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21日訊(通訊員林小珍 方瑤)今年來,大田縣在新一屆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活動中,圍繞城市綜合治理,整治城區載客三輪車,唱響整治“三部曲”,24天內全部回收有登記的非法載客三輪車783輛,有效破解困擾城市健康發展的頑疾。
精心謀劃,唱響“前奏曲”。一是強領導,壓擔子。制定出臺《大田縣城區載客三輪車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城區三輪車綜合整治攻堅行動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輿論宣傳、路面執法、車輛回收、接訪維穩、督查考評等5個工作組,全力負責組織和協調整治行動工作。二是建臺賬,摸底子??h公安局交警大隊、市管局、殘聯等部門通力合作,對城區三輪車車主戶籍地、居住地、車輛情況等基礎信息開展全覆蓋、拉網式排查并建立臺賬,做到基數清、底子明。共摸排出營運三輪車1053輛,其中有牌575輛、無牌478輛,殘疾人駕駛的營運車輛134輛。三是造氛圍,鋪路子。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縣直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積極簽訂《交通文明承諾書》。制作以“大田城區三輪車亂象”為主題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及“4.25三輪車隨意掉頭引發事故”紀錄短片,并在縣電視臺、“大田TV”微信公眾號、街頭電視屏等平臺上播放、曝光,營造全縣上下共同譴責和自覺抵制三輪車非法載客的良好氛圍。
精準發力,唱響“進行曲”。一是廣動員。制訂出臺《大田縣三輪車回收補償方案》,實施“早簽訂回收協議、多給予補償獎勵”的機制,根據三輪車主戶籍信息情況,各鄉鎮與縣直掛鉤單位合力共為,組建動員工作小組59支,通過進村入戶、集中宣講等多樣形式,做好政策解讀、宣傳,動員載客三輪車主簽訂回收協議832份。二是出重拳。交警部門加大對重點時段和重點路段載客三輪車的查處打擊力度,共查處無牌無證、逾檢等違法違規行為三輪車472輛,收繳注銷車輛20輛,行政拘留1人,卸客531人次,有力震懾非法營運行為。按照屬地原則,劃分“責任田”,實行“每日一通報”制度,倒排工作時限,層層傳導壓力,24天內全部回收有登記的非法載客三輪車783輛。三是穩保障。制定出臺《大田縣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置換工作的實施方案》,投入137.18萬元助力殘疾人輪椅車更新換代,有效解決134名殘疾人出行問題。通過專場招聘會、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等線上線下平臺推送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崗位1231個,招聘新駕駛員160余名,吸納三輪車從業人員再就業30余名。
精細服務,唱響“交響曲”。一是健全路網體系。優化城區現有的17條公交線路,結合公交線網分布及區域公交盲區現狀,將縣城分為8個發車區域,使全縣微公交線網覆蓋率達90%以上。投入近5億元新(改)建城市道路8公里,棟山支路、福興路等項目加快實施,香山北路建設基本完成,實現城市路網“大循環”,有效破解群眾出行難問題。二是暢通道路運行。全力推進市容市貌攻堅會戰行動,組織精干人員從背街小巷開始,全面整治亂搭亂建、亂擺亂放等行為,拆除占道地鎖及圍(擋)墻等660余處、違規家禽棚230余處。規范占經營、餐飲油煙排放等行為,取締露天燒烤28家。實施巖城新市場搬遷改造項目,引導131戶商戶簽訂搬遷協議入區經營,有效打通城市道路“小經脈”。三是優化配套環境。投入1200余萬元向市場投放新能源微型公交車100輛,配套建設100槍慢充電樁、8槍快充電樁等設施設備104臺,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新路徑。成立微公交運營調度中心,配備動態監控屏、車輛運行圖、GIS等監控設施設備,對車流量、運行速度、客流量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調度。目前,微公交整體運行平穩、有序,每日運營時間在線車輛90余輛,運營總里程212.78萬公里,單車日均運營里程250公里,總運送乘客85.54萬人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