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團市委聯合三元團區委及多家青年文明號單位開展城市困難家庭精準幫扶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三明文明網供圖
靶向救助:多策并進解民憂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在過去,劉華秀想都不敢想。“以前靠公婆的退休金生活,現在自己有工作,手頭有錢,腰桿子都挺直了。”劉華秀家住三元區桃源社區,低保戶,自己雙目二級殘疾,沒有單位敢用,丈夫肢體殘疾,基本喪失勞動力。如今,她在社區樂齡家園打掃衛生,月工資1380元,每月開銷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就業脫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三明市為貧困戶“量體裁衣”,開發了一批適合市區困難家庭勞動力就業的公益性崗位,許多城市低保戶從中獲益。桃源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許玉嬌說,目前,僅桃源社區就有3位城市低保戶享受這項政策。
重點推薦家門口、轄區內就近企業;組織開展免費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指導服務;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并交納社會保險的困難家庭勞動力,按規定給予實際繳費額30%的社保補貼;落實自主創業的困難家庭勞動力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一條條靶向幫扶措施,暖了貧困戶的心窩子。
與就業一樣,教育對每一個家庭而言,也是頭等大事,貧困戶亦不例外。據統計,目前全市因學致貧的貧困戶共58人,為貧困家庭學生提供教育幫扶,阻斷貧困因代際傳遞的任務迫在眉睫。
小華(化名)家住三元區白沙街道,父母身體欠佳,平日依靠打些零工勉強度日。一年前,她拿到江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正為學費發愁之際,社區為她送來了8000元城市困難家庭臨時救助金。她和弟弟還被列入“為夢護航,精準幫扶”信息庫,學費及生活費有了保障。今年暑假,姐弟兩人一起到群二社區樂齡家園為留守兒童義務輔導功課,向社會回饋感恩之情。
城市困難家庭精準幫扶工作開展以來,三明市建立起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職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過程、全覆蓋的精準資助體系,2017年5月以來,共資助困難學生105人12.1萬元,為許多困難戶解了燃眉之急。
精準幫扶,靶向發力。今年5月,三元區建立起由共青團牽頭,發動青少年社工、青年企業家、青年志愿者參與的“三青聯動”精準幫扶模式,多舉措幫扶困難青少年。項目實施以來,已完成貧困青少年家庭情況摸底調查,建立起有幫扶需求的貧困青少年家庭信息檔案,并持續開展了個案服務、考前減壓、扶貧宣傳、暑期幫扶等各項教育幫扶活動,頗受好評。
家住荊東社區的小蕓(化名)是教育幫扶的一名受助者。今年9月,小蕓即將進入高三沖刺階段,由于英語底子薄弱,成績不理想,她主動提出補習英語的需求,三元區團委借助“三青聯動”精準幫扶平臺,聯系了三明學院的學生結對為其補習英語。英語成績提高了,總分上去了,小蕓對未來有了新期許。
“對貧困青少年的幫扶,要物質與精神‘雙管齊下’。”三元區團委書記夏祖奎介紹,“三青聯動”模式中,青年企業家以結對幫扶或節日慰問等形式,提供慰問金、慰問品等物質幫助,而青少年社工、志愿者則把扶貧與扶志、扶智集合,提供心理疏導、文化交往、課外活動、社會融入等精神幫扶,力求讓貧困戶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今年,在三元區精準幫扶城市困難家庭中,有4名學生考上本科。目前,三元區團委以“三青聯動”為“媒”,正與農商銀行、藍天機械、明海鑫公司等溝通對接,為每位學生提供5000元學費幫扶。“我們計劃成立助學激勵機制,讓孩子們覺得他們是因為優秀得到獎勵,而非貧困得到幫扶。”夏祖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