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 武平文明網供圖
文明風11月18日訊 武平團縣委多措并舉組織各類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助力本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不斷提升共青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為增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貢獻應有力量。
一、高處著眼強組織,確?!叭齻€到位”
做好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關鍵在組織、關鍵在人。團縣委在夯實志愿者隊伍建設、豐富工作內涵等方面發力,實現了青年志愿者隊伍由少到多、志愿服務范圍由點到面、志愿服務內容由粗到精的不斷轉換。
一是確保組織建設到位。建立“青年文明號”志愿服務隊、“青春之光”助老愛老助殘志愿服務隊、“藝動青春”文藝青年、“青年講師團”等專業志愿服務隊,構建兩類立體化志愿者服務梯隊,第一類為專兼職團干部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青年工作者;第二類為社會群團組織,如青年商會、梁野社工、梁野義工等群眾性志愿服務隊。
二是確保人員參與到位。在全縣17個鄉鎮街道建立“1+X”志愿服務聯動工作模式(即1名鄉鎮團委書記帶領轄區X名青年組成“青年志愿者”小分隊),保障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伍的相對穩定性。同時,在全縣推行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的工作部署,目前在“志愿匯”APP注冊志愿者達51204人、總服務時長超過32157小時。
三是確保志愿服務到位。我們主動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任務,在引導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與社會治理,服務弱勢群體;推動文化傳承、文化惠民;推進移風易俗,涵育文明鄉風等方面,廣泛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如依托鄉鎮街道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開展掃黑除惡和禁毒宣傳、依托“青春之光”志愿者服務隊開展敬老愛老志愿服務、依托招募社會志愿者開展春運“暖冬行動”志愿服務工作,全方位助力文明武平創建。
二、大處著手搭平臺,打造“三項載體”
做好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重點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縣委把項目支持、項目交流、創新發展等方面作為青年志愿者的有效載體,強化志愿服務的社會性和實效性。
一是打造項目支持載體。由武平團縣委主管的梁野社工服務中心承接的5個項目分別獲團中央、團省委資金支持約12萬元。該中心通過舉辦公益培訓、心理疏導和重點青少年群體關愛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50多場,覆蓋青少年3000多人次,基本形成“團干+社工+志愿者”工作格局。
二是打造項目交流載體。聯合縣委文明辦開展志愿服務公益項目大賽,挖掘培育一批優質志愿服務項目,形成集展示交流、資源整合、合作共享于一體的全縣志愿服務項目平臺,有效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努力推動實現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事業化發展”的目標。
三是打造創新發展載體。通過“小蜜蜂”、政務講解員、創業青年代表等群體組建“青年講師團”,以主題巡回宣講等形式,開展小規模、互動式、有特色、接地氣的面對面宣講交流,自覺做好黨委、政府好政策的宣傳工作,截止目前共計開展60多場宣講交流活動,覆蓋8700多人次。其中1名講師團成員入選福建省青年講師團并榮獲“福建省基層理論宣講優秀宣講員”稱號;5名講師團成員入選龍巖市青年講師團。
三、實處著力抓關鍵,突出“三大重點”
做好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應當聚焦主業、彰顯特色。團縣委以學習培訓、資源整合、激勵措施為重點突破口,積極探索開展志愿服務的新途徑、新做法。
一是突出學習培訓為重點。一方面組織縣內部分義工志愿者負責人前往廈門市培善社會服務中心、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考察學習;一方面邀請集美大學社工專業教授、龍巖“壹公益”組織負責人來武平開展志愿服務技能培訓,提高我縣志愿者服務隊伍和個人的綜合服務素質。
二是突出資源整合為重點。團縣委以“整合資源,營造氛圍,助力發展”的使命,在廣泛進行志愿者招募宣傳的同時,通過活動贊助、場地支持、人員參與等形式,大力引導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志愿服務。如聯合青年商會、中國銀行武平支行、武平新階聯等群體開展高考志愿服務、關愛留守兒童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三是突出激勵機制為重點。積極探索志愿者服務激勵機制,
通過評選“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者團隊”等方式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營造鼓勵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志愿服務。如我們將市級“最美志愿者”何凌琳吸納為團縣委兼職副書記,壯大團縣委做好志愿者服務工作力量。積極推薦先進志愿者參加各類評選活動,如優秀志愿者李偉楨獲評“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讓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得到社會的認可。
武平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