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12日訊 (朱道衡)遠親不如近鄰。在同安區大同街道鳳山社區銀華新村小區,提起64歲的廖榮鳳,真是無人不曉。她雖然已經從單位退休,但每天都忙碌在為小區居民服務的第一線,帶領一群黨員群眾志愿者為改善小區生活環境、為鄰里關系和諧而默默奉獻。她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著小區這個大家庭,是居民交口稱贊的“好阿姨”。
帶頭美家園
讓更多居民參與其中
雜草叢生、垃圾滿地、蚊蟲滋生……這是2018年4月銀華機械廠物業撤離銀華新村小區后的情形。“簡直成了垃圾廠。”廖榮鳳回憶說,當時天氣漸熱,成堆的垃圾在烈日的暴曬下散發難聞的酸臭,讓路過的人無不掩鼻。
見此情形,廖榮鳳坐不住了,她戴上手套拿著鐵鍬、掃把等工具,清理小區內廢棄物、垃圾和花壇中的枯樹枝、雜草。雖然烈日炎炎,汗如雨下,但她不放過任何一處的垃圾,仔細清理犄角旮旯處的污垢,并用剪刀修剪橫伸到路上、影響交通的樹枝樹杈,使小區環境得到改善,受到了居民的稱贊。
“小區是我們的家園,如果大家都能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來打理,經常給它‘洗洗澡’,我們的小區一定會更加美好。”廖榮鳳經常這樣說。受她的影響,不少小區居民也加入其中,清理垃圾、維護環境衛生。與此同時,銀華新村小區所在的鳳山社區也組織數十名黨員志愿者,幫助清潔轉運垃圾。
我市推行垃圾分類,廖榮鳳是最積極的響應者行動者之一。她和志愿者們一起宣傳垃圾分類投放,制止垃圾亂扔現象。“剛開始宣傳垃圾分類并不容易。”廖榮鳳告訴記者,小區內很多居民年齡較大,老年人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一時半會兒難以改變,需要反復勸導,手把手地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小區內許多居民不僅自己堅持垃圾分類,還主動勸導其他人參與到垃圾分類、愛護美好家園的行動中。
樂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做工作化解鄰里糾紛
物業撤離帶來小區環境的質量下降,也引發人們反思。2019年,在鳳山社區的協助下,銀華新村小區自治小組召開首次會議,經過研究討論,小組成員一致推選廖榮鳳為小區自治小組組長。當選上組長的她更忙碌了,不僅帶領小組成員對小區綠地雜草進行定期整治,還主動當起小區的調解員,盡力協調解決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
有一次,兩戶小區居民因為車棚的事情鬧到她面前評理。原來,一戶居民的幾輛廢棄自行車占用了鄰居的車棚位置,鄰居多次交涉,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雙方關系相當緊張。了解情況后,廖榮鳳將兩戶居民拉到一起,從法律法規到鄰里相處之道,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做了大量調解工作。占用別人車棚的居民被廖榮鳳的誠心感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鄰居道歉。“許多鄰里糾紛往往是因為沒有中間的調解員,矛盾雙方只顧著爭吵,而忘記了心平氣和地交流。”廖榮鳳說。
值得一提的是,廖榮鳳還特別關愛小區里的弱勢群體。在日常的文明巡查過程中,她經常會順道敲開這些住戶的門跟他們嘮嗑,詢問下他們的近況,是否需要幫助。她經常到社區反映這些困難群體的情況,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進行幫扶。(同安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