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少市民由被動勸導,變為主動參與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鼓樓文明辦供圖
一、居民手持“綠色存折”就可兌換生活用品
“垃圾分類好,還有禮品拿,真好!”10月30日上午鼓樓區南街街道的不少居民通過一個多月來垃圾分類積攢的積分兌換成日常所需的小禮品。此次的積分兌換,源于南街街道9月底率先推出的垃圾分類積分存折。首次兌換活動,由鼓樓區南街街道的六個社區同時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鼓勵和提高轄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活動當天,過了垃圾分類投放的時間,南街街道的多個社區卻熱鬧起來。居民們人手一本“幸福銀行之垃圾分類積分存折”,也被群眾們簡稱為“綠色存折”,排著隊參加積分兌換活動。在楊橋河南社區省科技廳宿舍,居民們換到了百潔布、洗碗巾、鋼絲球、保鮮袋等,在小柳社區省電影機械廠宿舍,還有調味罐三件套,獎品還蠻豐富的。
活動現場,不少居民在排隊等待兌換,機械廠宿舍小區陳阿姨拿著兌換的百潔布,樂呵呵地說:“垃圾分類本來就是保護環境的好事,現在還有獎勵,我現在分類地比以前仔細多了。”居民馬文彬用存折上的60多積分兌換了一包清潔布和一包百潔布,他說,“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機制有效調動居民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一開始我有些垃圾分錯也沒在意,現在都會認真分類,扔垃圾也比之前勤了。經常一天下樓扔兩次垃圾,做到家中垃圾日產日清。”
二、推行首批“綠色存折”,覆蓋居民900余戶
今年9月底,鼓樓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存折激勵舉措。鼓樓區南街街道與垃圾分類公司——金順公司合作,推出垃圾分類積分存折,通過“精神激勵+物質鼓勵”雙重激勵方法在精神和物質上鼓勵和帶動居民自覺開展垃圾分類,其中精神激勵即開展分類之星評比活動,對于分類積極的居民,上榜公布;物質激勵即給轄區6個社區的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存折,積分可以換取商品。翻開“幸福銀行之垃圾分類積分存折”,第一頁寫著積分規則,由分類督導員蓋章認定,居民分類投放1次,便可得1積分,分類正確1次,再得1積分,每天最多可得2分。每月積滿20分以上,便可按照積分的不同,獲得10至25元的禮品。
推行首批“綠色存折”時,鼓樓區南街街道在六個社區中各選取一個小區當試點,在第一批的積分存折發行中,覆蓋居民約900多戶,開展分類之星評比活動,對于分類積極的居民,上榜公布。該舉措實施以來,居民們受到鼓舞,更加自覺地把垃圾分好類別,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在集中收集后就能更好地進行處理。
三、“綠色存折”再升級,居民幸福感再提升
“大家的垃圾都有專門的地方扔了,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自己。”據一些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表示,以前很多居民都是放下垃圾就離開,就算有分類,經常來不及聽督導員講解哪些分錯了,現在有了這個“存折”,居民要等督導員蓋章,都會仔細學習分類知識,從而提高垃圾分類的正確率。“現在這個存折出來了,他們要等我蓋章,我也能給他們仔細的講下怎么分類,分的比以前好多了”。舊二中宿舍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說道,居民們從“要我垃圾分類”變成了“我要垃圾分類”。
下一步,根據試點的成效,鼓樓區垃圾分類“綠色存折”將進一步升級。鼓樓區南街街道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表示:“根據試點的成效,下一階段,我們將會升級垃圾分類積分存折,引入更多的黨建聯盟單位參與垃圾分類激勵機制,并采用互聯網+模式,在街道轄區內全面推行這一機制”。
(鼓樓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