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飛機為一組,一共有三組。”“它們的外形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飛機,被搭載在運載車上從天安門前通過。”“運載車噴上了迷彩色。”這是一次特殊的直播。我終于“看到了”閱兵!10月1日上午,100余名視障人士齊聚廣州圖書館,在口述影像員的幫助下,戴上FM接收器,觀看屬于他們的國慶閱兵儀式。在這里,大家不僅能聽到電視講解,還能聽到口述影像員描繪受閱部隊的服飾、顏色,武器裝備的外形、搭載方式等信息。(10月5日《北京青年報》)
盛大的國慶閱兵,視力殘疾人士不應該缺席。為了讓這些視力殘疾人士也能感受到這一盛況,廣州20多名口述影像志愿者們助百名視障人士“看”國慶直播,是這些志愿者的努力,滿足了視力殘疾人士看閱兵的心愿,切身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增加視力殘疾人是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讓我們為助視障人士“看”國慶的志愿者點贊!臺山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做視力殘疾人士的國慶閱兵直播轉述志愿者,不是單憑愛心、熱心就能完成。這些志愿者為了出色的完成直播轉述任務,并非臨陣磨槍,而且提前做足了功課,他們不僅認真觀看了前幾次國慶閱兵的盛況,提前解說排演,更是快速補習各種軍事術語,這樣,才保障今年的國慶閱兵畫面信息轉達正確無誤,讓廣大視力殘疾人士精準地感受到國慶閱兵的畫面信息,感受閱兵各個細節的動人之處。
做一名出色的志愿者需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用志愿者阿聰的話來概括,“口述的目的不是解讀,而是為了讓視障朋友能了解到更多畫面信息。電視解說一停,口述馬上就要開始,多講講畫面中顯而易見但是解說未提及的信息,比如隊列陣型、顏色、數量。同時語言要簡練,不能蓋住后面的解說。”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對于志愿者團隊來說,是愛心互助,更是專業挑戰。何況對閱兵式直播的口述,由于沒辦法提前寫稿,有很多不可預見性因素,它比口述電影要難得多,這對志愿者團隊是極大的挑戰。由于這一批志愿者提前做足了功課,不僅精準地為這些視力殘疾人士“看”國慶閱兵打好了有準備之仗,也為自己出色完成志愿者服務打下了基層。
助視障人士“看”閱兵意義在題外。今年的國慶不同往日,盛大的國慶閱兵是人人心中的盛典,廣州的口述影像志愿者,用自己的努力打磨細節,打磨服務質量,讓視障人士感受到今年國慶閱兵的精彩紛呈、雄偉壯觀。然而,筆者覺得,這些愛心志愿者的行動,已經遠遠不止于幫助視障人士看看閱兵,而是為幫助他們融入到更多的活動場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因此,我們真誠地期待,這些志愿者的努力,能讓更多的視障人士能通過大家幫助感知世界,和普通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福州文明辦 胡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