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華,曙光升騰,萬物生長。七十載風雨歲月崢嶸,七十載奮斗春華秋實,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富強繁榮的今天,中國,一個承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禮儀之邦,在歲月的輪回里日新月異,歷盡千辛萬苦終而踏上了世界文明之路,開啟了文明征程的新時代……
“不學禮,無以立”,中國,素來有著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物質文明的進步,有些人的道德文明卻在一天天地丟失,各種陋習日益滋長,侵蝕著人們的靈魂。從景點的亂涂亂畫,到公共場合的大聲喧嘩,一些低素質的國人不僅丟光了自己的臉面,甚至將祖國、民族的臉面丟至國外。
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富裕與強大固然是國家成立的基礎,而文雅有禮也是國民福祉的根本所在。自從進入了新世紀,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后,黨和政府日益將“改陋習,樹新風”提上日程,改革移風易俗,改善城市面貌,全面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樹新風,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曾幾何時,紅白喜事秉著“大操大辦”的陋習,屢屢影響著城鄉的社會風氣。在政府今天的嚴格管理下,通過集中開展移風易俗工作,遏制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細落小落地,推動了社會的文明發展。
樹新風,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升民族素質的正能量。從曾經的街道上四處垃圾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垃圾分類,為環衛工人送去早餐。這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尊重,是一種響應社會號召的人文關懷,就像教育一樣,一棵樹推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產生有效的連鎖反應。人們在約束自己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為社會營造充滿關愛的溫暖氛圍。
樹新風,是提升民族自信的助推劑。如今的各大景點,“某某到此一游”的標志幾乎消失不見,而在國外,無數中國人助人為樂的事例也屢屢閃爍著中國人講文明、高素質的光輝。一個民族唯有提高國民素質,方可屹立于世界之林,彰顯中國作為世界強國的強者風范,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
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在如今這個國際競爭強烈的時代,文明之風更應該吹暖人間大地。乘華夏文明之風,樹志存高遠之桅,行千帆競發之舟,逐風起云涌之浪,讓文明之花遍開華夏大地!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稿 余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