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移風易俗系列報道二:
安溪尚卿鄉:佛事簡辦蔚然成風 移風易俗沐人心
文明新風宣傳欄。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人來人往,觥籌交錯,鋪張奢侈……這是以往人們對安溪尚卿鄉多地舉辦佛事的印象。近年來,移風易俗工作在安溪縣深入開展,文明之風擴散到尚卿鄉各地,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全鄉在佛事簡辦等多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樹立起多個新風典型。
大力倡導佛事簡辦 文明觀念深入人心
“在尚卿鄉推行佛事簡辦,這是一定可行并且必須實行的。”談及移風易俗,尚卿鄉老人協會會長黃春生如是說。尚卿鄉被稱為中國藤鐵工藝之鄉,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每年全鄉各地舉辦的佛事活動數量極多,鋪張浪費現象與攀比之風也一時盛行。2018年,移風易俗工作在安溪縣開展后,尚卿鄉召開多場座談會,將各村舉辦紅白喜事以及佛事的相關情況提前摸底,同時以鄉、村干部,老人協會成員等為主力,進村入戶進行宣傳,推動喪事簡辦、喜事新辦與佛事簡辦。
黃春生介紹道,以往舉辦佛事大肆宴請存在不少弊端,一是不少家境一般的村民為了宴請他人往往都需要借錢請客,增加了經濟負擔;二是家家戶戶都請客,一到佛事舉辦當天,赴宴的人從村頭到村尾絡繹不絕,造成交通阻塞等問題;三是準備宴席過程中極易產生攀比的現象,形成浪費等不良風氣,“有時一場佛事舉辦下來,家家戶戶宴請的費用加起來到了數百萬,食材可以從村子的溪頭擺到溪尾,吃不完都要倒掉,非常浪費。”不少村民對此現象也頗為頭疼,但礙于面子不敢提出意見,尚卿鄉老人協會成員以移風易俗工作開展為契機,到各村各戶入戶宣傳,提倡移風易俗,佛事簡辦。
老人們的帶頭宣傳得到了村民們的支持,尚卿鄉翰卿村一名村民表示,很多老人在村里都是德高望重的,他們通過對家人的解釋,對鄰居的勸導,進而擴散到對周邊村民的宣傳影響,讓移風易俗的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慢慢樹立。此外,翰卿村分別召開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明確廢除宴請習俗,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帶頭承諾、示范,移風易俗工作漸漸取得成效。農歷七月十五為翰卿村傳統的普渡日,往年這一天,翰卿村各家各戶都要大設宴席邀請親朋好友來吃飯喝酒,但去年的農歷七月十五當天,村民們集體取消宴席,僅僅以普通的祭祀度過這一天。此舉也得到了周邊村莊的響應,“許多人看翰卿村的普渡都不請客了,就說那我們農歷八月十二的佛生日也就不請了,到九月、十月,舉辦佛事的村莊村民都不請客了,佛事簡辦也很快形成了風氣。”
尚卿鄉尤俊村廢除佛事宴請習俗,成立愛心慈善社,圖為愛心慈善社慰問困難老人。尚卿鄉供圖
省費用倡公益 鄉間吹起文明風
通過移風易俗簡辦佛事,各村節省下了不少費用,據尚卿鄉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自2018年6月移風易俗工作開展至今,各村通過佛事簡辦節省的費用就達到上千萬,不少村民也思考著將這些錢投入更有意義的事情中。
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尚卿鄉尤俊村有敬奉觀音成道日的習俗,以前村民們湊份子錢辦宴席,邀請親朋好友赴宴,據村民回憶,最多情況下請了100多桌,花費巨大。2018年,為響應移風易俗工作號召,尚卿鄉尤俊村發揮佛事理事會、各宗族族長及社會能人的作用,在鄉賢謝萬年的示范帶動下,廢除宴請,節約下38萬元。此后,謝萬年與觀音殿理事會牽頭成立“螢火蟲愛心社”,將村民節約下的錢,每年資助50個貧困學生、50個孤寡老人、50個困難家庭、50個困難黨員,目前已籌集資金56萬元。
在翰卿村,通過佛事簡辦,村民們節省下了300余萬元,并將這筆錢用來為學校教室安裝空調、改造旱廁,添置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書畫室等。據了解,僅2019年,村民及愛心企業家就捐款達100多萬元。此外,取消宴請習俗后,村民改以其他形式的文藝活動,為傳統民俗日增添氛圍,翰卿村村民自發舉辦了“普渡杯”籃球賽,在村里掀起一波嶄新的風潮。
舊俗改革,新風潤澤。如今,尚卿鄉移風易俗工作還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全鄉以黨員干部與能人鄉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典型帶動全體,讓這個著名的藤鐵工藝之鄉走起文明之路。(東南網記者 傅心玫 林杰 通訊員 章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