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廉村景區公廁? 圖片來源:閩東日報
臨近秋分,霞浦縣崇儒鄉亭頭村,屋舍整齊、村道通暢、溝渠清澈,到處一派清新整潔的景象。
“以前村里可不是這樣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水溝里,天氣一熱不但臭,而且蚊蟲亂飛……”亭頭村村民林國輝想起以前村里污水橫流的樣子,皺起了眉頭。而今的亭頭村,通過實施改水改廁,溝渠清澈見底,沒有絲毫異味。
不僅是亭頭村,如今行走在閩東的廣大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柘榮縣城郊鄉際頭村村民繆興弟家里,幾平方米的廁所里,地面和墻面都貼上了整齊美觀的地板磚和瓷磚,鑲嵌在水泥地板里的抽水蹲便器把衛生間襯托得更加整潔衛生。“羨慕了這么多年,現在我家終于也用上了城里人用的廁所,不僅用著舒服,看著也舒坦。”繆興弟對現在干凈整潔的新廁所很滿意。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2016年5月,寧德市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廁所改造試點工作,以屏南、周寧、壽寧、福安、福鼎等5個縣(市)16個村為改廁治污試點,采取“市級財政獎勵一點、縣鄉財政投入一點、村民自發籌集一點”的全省首創方式,開展農村旱廁改水沖式衛生廁所改造,同步完成村莊污水處理工作,一場聲勢浩大的“廁所革命”由此展開。
“小廁所,大民生”。在實施改廁過程中,我市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進行農村污水處理統籌規劃,并綜合考慮域內江河水系、飲用水源地、生態敏感區及農村人口規模合理選擇工藝。在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到位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以無動力或微動力為主,建設單戶型、聯戶型、區域型、集中型生態化污水處理設施。
“改廁后,利用三格化糞池法,通過緩流沉卵、厭氧發酵、降解殺卵、機械截留等作用,最終達到無害化,經處理后的糞液可用于農田施肥。”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村民張高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