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垃圾分類看似一件平凡質樸的身邊小事,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連日來,一場場踐行“新時尚”的垃圾分類活動在各地開展。福建莆田多地立足實際,頻頻“亮出新招”,將這項新時尚推廣進城市鄉村的千家萬戶,引導更多群眾將文明習慣“種”進心中,共倡新風尚!
解鎖時尚新生活 荔城鎮海街道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讓社區更美麗
荔城區鎮海街道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精彩圖集?? 圖片來源:莆田文明網
文明,不僅僅是小區環境的干凈整潔,也是垃圾桶里的分類有序!日前,筆者沿著干凈整潔的街道走進荔城區鎮海社區東梅小區,發現每家每戶門前都放置著黑綠兩色垃圾分類箱,墻上掛著居民垃圾分類處置承諾書。
對于實行垃圾分類后的變化,鎮海社區保潔員王生如深有體會。他說:“以前垃圾混裝,不但量大,處理起來也很麻煩,一到夏天氣味很大。分類實施以后,大部分居民都能正確分類垃圾。”居民如果分類錯誤,王生如耐心地告訴居民應該如何分類,直至弄懂。偶爾有分錯的垃圾,他還會對垃圾再次進行分類。
“垃圾分類做得好的村民會受到表彰,在‘美麗庭院’的評選中也有加分,有了這個表彰評比以后,大家對于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更高了,誰都不愿在‘美麗庭院’評選中落于人后。”居民李秀霞說。
據了解,荔城區鎮海街道鎮海社區是荔城區首批實行垃圾分類的社區。該區通過一系列舉措激勵群眾以實際行動參與全民垃圾分類工作,引導民眾進一步樹立“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共建文明家園。
垃圾分類好玩有趣!湄洲鎮這場宣傳活動帶著居民漲知識
湄洲鎮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宣傳現場圖集?? 圖片來源:莆田文明網
為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鼓勵和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2019年9月4日,湄洲鎮環衛處在宮下、汕尾兩個試點村,開展“垃圾分類舉手之勞,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利用此次機會樹立群眾對“垃圾分類”的正確認識,并學習今后如何處置垃圾的方法。
本次活動設置了“垃圾分類廢品回收兌換禮品”、“有獎競猜”和“卡片投放”環節,居民帶上飲料瓶、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等可回收物前往活動地點兌換垃圾袋;并將可回收物較多的可將其交給工作人員稱重,后按照市場價回收。
在“有獎競猜”和“卡片投放”環節中,群眾在親身參與中梳理了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種類,在趣味的體驗中加深了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據了解,本次活動,共計350余人參加,回收塑料瓶、易拉罐2000余個,廢紙、廢塑料100余斤。本次宣傳活動讓群眾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逐步形成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眾所周知,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下一階段,湄洲鎮將繼續宣傳推廣,營造人人關心垃圾分類、踐行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居民能夠積極參與到實踐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從而不斷提高居民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讓垃圾分類工作漸漸的走進千家萬戶,走進居民的心里。
爭做環保小衛士 城廂區這個幼兒園宣傳垃圾分類別出心裁
城廂區第一實驗幼兒園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現場圖集?? 圖片來源:莆田文明網
為了讓垃圾分類的意識深入到青少年的腦海中,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垃圾分類意識,從而幫助他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城廂區第一實驗幼兒園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
走進幼兒園,只見園內處處粘貼著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手做海報、主題展板等。在垃圾分類箱上,還粘貼著由老師細心繪制的垃圾分類圖。在班級內,也設有節約箱、垃圾分類箱,引導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此外,記者還在園內多處看到以廢棄瓶子、植物枯干、廢棄紙箱、廢棄袋子為主要材料改造制作而成的各類擺件、玩具等設施。
該園負責人介紹,為加強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該園通過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倡議書、國旗下講話、“小綠芽”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師生、家校進行垃圾分類理念宣傳。每班還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教學活動,以游戲、創編兒歌、宣傳口號等方式,引導幼兒識別垃圾分類的標志,辨別垃圾種類。另外,該園還邀請專業人士來園,共同開展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加深幼兒對垃圾分類的印象、意識。(稿件來源:湄洲日報/湄洲發布/今日城廂微信莆田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