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南村在移風易俗宣傳晚會上進行“好媳婦好婆婆”評選表彰 峰南村供圖
玉圍村“紅黑榜”吸引了不少村民的關注,在村里樹起正氣,樹起正風。 東南網記者 傅心玫 攝
黨員帶頭成佳話 “紅黑榜”成為“正身鏡”
在輞川鎮峰南村,提起原村支書何貢法,許多人都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峰南村村支書何麗鳳介紹道,2017年,老黨員何貢法率先垂范,在臨終前交代孩子,后事一切從簡,并特地交代前來看望自己的村書記監督家人履行其囑托。何貢法去世后,其子遵其遺愿,喪事簡辦,一時在村里引發了關注,不少村民紛紛表示:“老何家庭情況不錯,他們家都愿意將喪事簡辦,那我們操辦白事也不必這么奢侈。”
在峰南村中,像老何這樣以身作則帶頭引領移風易俗的黨員并不少見,據峰南村村主任何惠峰介紹,村中有一名女黨員何麗紅在結婚時,將婚宴取消改為旅行結婚,成為一段佳話。村支書何麗鳳的兒子結婚時,也是堅持一切簡辦的原則,她告訴記者:“咱們不能光是告訴村民要這么做,自己要先帶頭起個表率作用。”同時,不少黨員積極利用文藝晚會、走訪入戶等契機,充當志愿者向村民宣傳移風易俗工作內容。此外,峰南村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文明殯葬承諾書,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在村里喚起一陣文明新風,不少村民也對移風易俗工作由漠然轉為支持。
除了示范帶頭作用,適當的監督引導也是推行移風易俗工作的有效舉措之一。在輞川鎮玉圍村,有這樣一塊“紅黑榜”,就化身為村民的“正身鏡”,對村民的德行作風進行監督。玉圍村村支書陳劍輝告訴記者,紅黑榜在2018年10月設立,“紅榜”圍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三個方面,對全村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進行宣傳,“黑榜”則用來鞭策教育反面典型,對村內多種不良行為與現象進行曝光,以此提醒村民提升道德水準,趨善避惡。
走到紅黑榜前,記者看到幾張村民進行慈善捐款的表格張貼在“紅榜”上,幾名村民正在圍觀討論。據了解,紅黑榜的個人或事跡展示需經過幾個流程——由村民自發舉薦或者舉報,村民代表與村老人協會等成員召開評議會評定,確定事跡真實性與曝光意義后方能進行展示。陳劍輝表示,紅黑榜每半年更新一次,自其設立之后,村中陋習得以約束,衛生糾紛少了,賭博等現象也減少了,婚喪事大操大辦的情況也得到控制,村民之間互相監督促進,推動了村風文明建設,也助力了村里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據悉,這一做法目前得到了輞川鎮乃至惠安全縣多個村莊的學習效仿,為輞川鎮的移風易俗工作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東南網記者 傅心玫 實習生 王曉镕 通訊員 柯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