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高校大學生“加盟”“高山上的閱讀”活動志愿隊伍。劉永伙 攝
一支熱心的隊伍
近一年來,“高山上的閱讀”活動背后,有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隊伍,他們是廈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以及近20人組成的公益講師團。
志愿者們通常要早上6點前起床,坐車到同安城南,然后再轉乘公交到白交祠、軍營教學點,前后花費近3個小時,趕在早上9點前抵達,沿途的山路大小200多個彎,從海拔幾十米攀升到海拔千米的高山之上。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志愿者們在學校各個角落陪伴孩子閱讀。“山上的孩子皮膚曬得黝黑,純真質樸,大山的阻隔,他們特別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敝驹刚咚螡M成說。
在高山閱讀夏令營,志愿者彭曉薇與孩子們相處了6天,孩子們的熱情、純真令她深受觸動,“他們很棒,能吃苦,他們渴望閱讀,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我們助一把力?!?/p>
一場沒有終點的愛心接力
劉永伙介紹,項目組針對白交祠、軍營村教學點學生人數少,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留守孩子缺乏父母陪伴,興趣愛好單一,與外界溝通少等特點,開設了“量身定做”的志愿服務內容:
一是志愿者陪伴閱讀,一名志愿者對應兩名學生的陪伴閱讀,其中,組織孩子晨讀、徒步遠足、趣味游戲、篝火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踐行勇敢、堅持、合作、學習的精神;組織冬夏令營,讓留守兒童在實踐中培養團結協作、獨立自主、溝通交流的能力;開展興趣課程等,比如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沙錘、棒棒糖鼓、非洲鼓等樂器,帶著好奇與激動的心情,在老師的指導下隨著音樂節拍起舞。
劉永伙認為,經過近一年“高山上的閱讀”項目的開展,項目組對精準幫扶留守兒童有了新的思考。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愛心接力,高山孩子們的情感需求和學習需求是持續的,需要更多志愿者來參與。經過摸索,也形成了“主題課程+陪伴閱讀”的經驗,讓高山孩子更陽光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