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只有顏值與氣質雙提升,一座城市才顯得更有內涵。
公益廣告提升連江顏值。“愛美麗連江,建文明家園“遵守八不規范,做文明市民”“文明你我同行,創建從我做起”……行走在連江大街小巷,駐足廣場公園,細看沿街商鋪、窗口行業,一幅幅公益廣告,猶如一股股清風撲面而來。
志愿服務彰顯城市內涵。而更美的風景,在人們心中。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連江主次干道交通路口,都能看到文明交通志愿者的身影。
“你好,這里是非機動車停止線,請不要過線停車……”8月15日傍晚6時,河乾十字路口旁,文明交通志愿者陳特威正在拿著小紅旗,維持著非機動車道的秩序,由于剛下過大雨,地面濕滑,有一位群眾騎電動車摔倒了,志愿者們連忙上去扶人扶車。
不僅在交通路口,每天成千上萬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敬老院、學校門口、孤寡老人家中……全縣1537個志愿服務隊伍、近53769名注冊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為這座城市注入大愛情懷,更為創建工作增添一抹暖色。
好人好事增添城市溫度。還有一群人,他們平凡、簡單,卻在創城過程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連江好人。
“吳銘琴一家是低保戶,卻拿出結婚禮金來扶貧,這在東岱還是首次。”2017年3月,那個曾寫下“絕命日記”的白血病女孩結婚了,她將2萬元禮金全都捐了出來。為了“報恩”,她等了12年。
“我來自蓼沿的一個小鄉村,6年前我完全沒敢想象自己能夠有機會站在這里。”2018年8月,連江縣高考狀元黃宗安等38名優秀學子榮獲“又溪”獎學金。這個尚學傳統,已延續了25年。
“每次滅完火,隊員們沾了一身灰,村民都搶著幫我們洗衣服。”軍警民聯防、軍地結對幫扶的“虎山模式”已成為連江縣雙擁工作的一大特色。這一年,連江奪得了雙擁模范縣“十連冠”。
在防抗臺風一線,涌現出了苔菉“跳水哥”——不顧危險在落水現場救援的村民吳智官;“背簍哥“——十多年來無怨無悔地甘當家鄉海島環保衛士的林金松;托舉傳溫情的“托舉哥”——義舉溫暖了整座連江城。
在移風易俗方面,琯頭鎮朱依潮老人在去世前5天,讓女兒將5萬元送到壺江村老人會,用于修建壺江大橋;梅洋村海外僑胞和村民省下了看戲錢,捐出850多萬元,用于拓寬鳳梅公路;百勝村的孫清開五兄弟捐出為母親祝壽的90萬元,用于開通公交線路。
從扶貧到獎學,從抗擊臺風到保護環境再到移風易俗,從黨員到群眾,文明行為在連江蔚然成風。文明在口中,文明在手上,文明在行動……
道德模范塑造文明內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提高全體市民的道德認知水平,讓道德滋養市民心靈,逐漸形成“群星閃耀”的現象。今年,我縣就有1人獲評“福建好人提名”(評選中),3人獲評“福州好人”。
崇德向善,已成為浸潤連江老百姓心田的正能量,成為催人奮進的道德標桿。文明,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文明,只有逗號,沒有句號。
創建為民,為民創建。城市的文明,塑造離不開生活在這里的全體市民,我們深信,在“創城”這條路上,連江必將更加堅定從容。文明的種子,必將在金鳳大地繼續廣為播撒,浸潤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為中,鐫刻在連江城市精神的最深處,成為這座城市新的稟賦。(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