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狠剎操辦宴席中形成的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借機斂財、愛面子怕吃虧等歪風陋習,光澤縣自2018年6月起在全縣開展婚喪喜慶等宴席專項整治,著力破除陳規、促進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通過一年的專項整治,光澤縣鄉村移風易俗的“大環境”已經形成,百姓“減負”了,鄉風更加文明、清朗。一年以來,全縣操辦各類宴席約1750場次,與上年度同期相比減少約30%,戶均減少人情往來開支近萬元。
一、緊抓關鍵群體,“領頭雁”豎起“風向標”
光澤縣要求黨員干部主動擔當起扭轉不正之風,破除傳統陋俗的責任,做好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帶頭文明節儉辦理婚喪喜慶事宜。一是明規立矩。制定出臺《光澤縣開展婚喪喜慶等宴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從強調管住科級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向涵蓋所有黨員和公職人員這個“絕大多數”延伸,明確規定全體黨員和公職人員不得為本人或親屬操辦60周歲以下生日宴,60周歲及以上生日宴提倡不辦或簡辦,一般不操辦、也不參加就學出國、就業入伍、喬遷履新等宴席,確需操辦或參加,僅限親屬范圍。有了制度撐腰,黨員領導干部名正言順不吃請,讓鄉鎮領導苦不堪言的“村干部逢喜必請”現象得到根本性扭轉。二是關口前移。全體黨員和公職人員均簽訂《不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承諾書》,統一上報縣委文明辦備案。實行黨員和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事前事后報備制度,將監督關口前移,一般干部在所在單位報備、由辦公室統一把關,科級干部經縣委文明辦對宴席種類、宴請對象等審核把關后向縣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報備。整治以來,共有77名一般干部、34名科級干部報備操辦宴席事宜,5000余名黨員和公職人員簽訂《不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承諾書》,簽訂率達100%。三是帶頭引領。光澤縣紀委監委和縣委組織部聯合出臺《光澤縣村級無職黨員“負面清單”管理工作機制》,將不得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等內容納入管理范圍,全面加強對農村黨員的行為規范,積極發揮農村黨員在群眾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如,寨里鎮山頭村黨員龔某、夏某兩家均為獨生子女戶,長孫女均于2018年滿周歲,兩家人率先響應移風易俗號召不辦酒,在群眾中形成了較好的帶頭示范作用。
二、提倡新事新辦,“新風尚”畫出“新圖景”
光澤縣通過打造示范村鎮、以點帶面等舉措,引領廣大群眾成為移風易俗的響應者、倡導者、受益者,推動鄉風文明、村居美麗。一是打造示范村鎮。寨里鎮在宴席整治中敢于先行先試,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治理辦法。如西溪村,在層層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征求戶代表意見基礎上,對《村規民約》進行修訂完善,全面禁止操辦滿月、升學、入伍及60周歲以下生日宴,紅白喜事限桌12桌,并建立移風易俗“紅黑榜”,對帶頭不辦生日宴的黨員群眾,在“紅榜”上公示表揚,反之則在“黑榜”上公示批評。因事先聽取民意,西溪村做法得到村民大力支持,制度執行順暢。如山頭村,對70歲以上生日不辦酒者給予200元至1200元不等的獎勵,并依托本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將宴席整治與村民收益分配掛鉤,對違規操辦者,利用積分制進行扣分,結合積分情況分配收益,通過利益導向助推制度執行。目前山頭村已有13人得到現金獎勵。二是以點帶面鋪開。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及西溪村、山頭村示范帶動下,“一家人辦不到、一村人難辦好”的宴席整治工作快速推進。全縣91個村(居)紛紛學習效仿,群眾積極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各村均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對宴席種類、宴席桌數、參加人數等予以上限控制;立足村情,充分發揮宗族族長、廟會頭首影響力,利用宗祠、廟會聚會有利時機,開展宣傳引導;建立移風易俗“紅榜”和“黑榜”,對帶頭不辦生日宴的黨員群眾,在“光榮榜”上公示表揚,反之則在“黑榜”上進行公示批評;成立由村主干和村民小組長、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組成的移風易俗理事會,有條件的村還借助宗祠等建立便民“紅白喜事代辦點”,免費提供場所、設備等服務。三是推崇新型儀式。借助李坊鄉管蜜梨花旅游資源,開展“煙雨梨花之約”百人集體婚禮,倡導集體婚禮、旅游結婚等簡約浪漫的新式婚禮。升學之際,向廣大教師、學生及家長發出《弘揚文明新風拒絕“升學宴”倡議書》,倡導通過一條短信、一個電話、一張賀卡、一句問候、一場集體升學禮等健康、文明、便捷的方式表達賀意,自覺抵制“升學宴”“謝師宴”。事業有成的鄉賢將省下的錢捐給家鄉、用于發展教育,老人一改大操大辦習俗,利用辦酒錢跟著家人去旅游。如寨里鎮山頭村熊某和蔡某夫妻倆,今年恰逢80歲和70歲,二人主動向子女提出不辦生日宴,而是選擇到北京旅游,即省錢又有益身心。
三、強化聯動機制,“小氣候”變成“大環境”
移風易俗絕非一蹴而就,光澤縣通過宣傳發動、常態督查、嚴肅問責等措施久久為功,推動移風易俗化風成俗。一是宣傳發動。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將移風易俗融入群眾文化生活中,與“最美家庭”評選、“水美光澤”手機攝影展、“善行義舉”四榜建設、“移風易俗引領風尚”主題文藝晚會等相結合,打造“鴻建山莊”家風家訓長廊,傳承崇廉拒腐、尚儉戒奢本土家風故事及名人家訓,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節辦等文明新規改編成《移風易俗樹新風》快板進行廣泛傳唱。二是懲戒驅動。與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家庭評選掛鉤,與文明獎金發放掛鉤,對違反規定的干部職工,扣發個人當年全部文明獎金,分管領導和主管領導分別扣發50%文明獎金;單位出現3人次以上違規問題,下降文明單位級別,出現5人次以上違規問題,取消文明單位參評資格。三是問責推動。充分運用“1 X”督查工作機制,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委宣傳部、市場監管等部門,緊盯重要時間節點,深入各單位、村鎮及酒店開展督查。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對查處的寨里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彭某違規操辦“升學宴”典型案例在全縣通報曝光,各級各單位組織全體干部開展學習和討論,有效達到處理一個、教育一片的警示震懾作用。整治以來,共開展明察暗訪13次、專項檢查4次,制止擬違規操辦宴席行為33次;查處移風易俗領域問題6件9人,給予黨紀處分1人、通報問責2人、談話提醒6人。(光澤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