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也可以這樣理解,通過自己內心的修養,在社會生活中展現出來,一定意義上來說,文明禮儀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養和文明素質,是一個人心靈美、語言美和行為美的和諧統一,它是公民社會公共生活的一條重要的道德規范,也是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言語行為準則,它主要表現在待人謙恭和氣,談吐文明有禮,舉止端莊大方等方面內容。
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溫文儒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上立足。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我們要想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中華民族的文明素養,講文明禮儀更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副溫和的面孔、一個彬彬有禮的舉動,我們都感到心靈的互動,情感的交融。
讓文明禮儀與我同行,要用好文明用語。熟記正確使用文明用語: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 “十字文明用語”,不講臟話、粗話,見到長輩或來賓時,能主動敬禮或問好,社交公眾等場合不出口傷人,不大聲喧嘩。通過參加文明禮儀進機關、社區、農村、校園、工地等活動,了解生活禮儀、社會禮儀、賽場禮儀、職業禮儀、校園禮儀、涉外禮儀等方面的內容,了解在公共生活和儀表儀態、交通出游、游覽購物、人際交往、職業服務等方面應具備文明素養常識。
讓文明禮儀與我同行,要管好自己手腳。不亂扔垃圾,不亂涂亂畫,不吵鬧打架;出行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不踐踏花草,要學會站、學會坐、學會走、學會微笑,知道“站如松,坐如鐘”,要知道微笑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不妨通過聆聽道德或文化講堂,把文化自覺和文明素質植入自己的神經末梢,用法理情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喚醒自己的公共文明記憶和印記,使自己真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深刻的認同,使自己在生活中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
讓文明禮儀與我同行,在生活中展現自我。讓文明禮儀伴我同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朝氣蓬勃,在活動中展現自己、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使文明禮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物是文明禮儀,尊老愛幼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于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