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壽寧下黨鄉。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寧德文明網8月7日訊(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8月6日,得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下黨鄉沸騰了!一時間,習總書記回信的消息奔向下黨鄉的田間地頭,振奮了這個正在新時代鄉村振興道路上奮力奔跑的老區。
河涌環繞,廊橋相連,遒勁古樹,公園涼亭,石欄碑刻,詩情畫意,盡收眼底……走進下黨鄉,一幅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然而30年前的下黨,卻是一個無公路、無電燈、無自來水、無辦公場所、無財政收入的“五無鄉”,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變化方方面面,變化天翻覆地!”談起下黨鄉的變化,鄉親們由衷感慨著當下的新生活。曾經被戲稱為壽寧的“西伯利亞”的落后下黨,如今上榜“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躋身“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千千萬萬鄉村旅游品牌村”“福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
設計美觀的景區宣傳欄。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同時,下黨希望學校、衛生院等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告別了曾經“人畜同居”、“學生與菩薩同堂,念經與念書同聲”的尷尬與無奈。
今年71歲的王光朝在下黨村經營著一家名為“幸福茶館”的茶館,40多年來,老王種田、種地,賣茶葉、賣農產品……到如今經營“幸福茶館”,親歷了從貧困潦倒走向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6年,下黨創建紅色旅游地,他就在自家開起了“幸福茶館”。如今,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他自制的手工茶頗受游客青睞,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下黨現在太美了,該有的都有了,我非常滿足了!”王光朝說,每天傍晚吃完飯后,他都要去村里兜一圈,看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才知幸福來得不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滴水穿石主題公園。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走在下黨村的村道上,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廣告,村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難忘下黨主題館、下黨希望學校“中國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滴水穿石主題公園等宣傳載體融入了鄉間,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
鄉風文明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下黨鄉將下黨村作為重點示范村培育,著力把下黨村培育打造成全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基層黨建的示范標桿。
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方面,下黨鄉著力將下黨村打造“鄉風文明”示范村,以“三點一街”為主線(“三點”即難忘下黨主題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下黨希望學校“中國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街”即下鄉的味道一條街)為重點,不斷加強群眾思想道德建設。
在提升傳統優秀文化方面,下黨鄉立足下黨實際,在傳承保護下黨古村落的基礎上,吸收先進文化優秀成果,提升改造民宿,使下黨傳統古村落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下黨古民居蘊含的建筑構思、工藝技藝、家風民風,實現保護古建筑的“物”與“神”的統一。
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下黨鄉以“宣傳教育、收藏觀賞、悠閑娛樂”為一體,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高標準建設下黨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壽寧下黨鄉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著門前三包責任。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壽寧下黨鄉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著門前三包責任。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同時,組織鄉村文化工作人員到井岡山、古田等地學習借鑒經驗做法,充分發揮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積極開展藝術普及、閱讀欣賞、科普法治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傳播健康文化。有力推進鄉風文明進農村、優秀文化進農家、傳統美德進農心。
在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方面,下黨村將移風易俗內容作為村規民約重要內容,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力度,抵制封建迷信,堅決遏制婚喪喜慶的大操大辦,使村規民約成為全村群眾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此外,為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全面推進鄉風文明,下黨村從黨員干部入手,引導黨員干部做表率,帶示范,以點帶面逐步轉變原有的社會風氣,營造樹正面、樹典型的良好氛圍。
同時,發揮婦女在家庭中重要地位,開展“和諧家庭”“最美家庭”評選活動,組織婦女在閑暇之余多參與廣場舞、羽毛球等健康向上運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單調、單一的情況。
青山綠水中的下黨村古民居。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鄉村之美是青山綠水之美,更是鄉風文明內涵之美。林茂、山雄、水秀、樹奇、道寬、村凈,生態環境美了、生活環境改善了,農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如今的下黨,新風拂面、文明蕩漾: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鄰里關系和諧了,追求科學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
人文環境好了,游客也來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下黨,慕名前來考察、前來旅游觀光的人們也紛至沓來。原本沉寂冷清的村落悄然間熱鬧起來,沸騰起來!2018年,下黨鄉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7萬人次,村民直接增收800多萬元。
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人向善,鄉風文明建設為下黨鄉村振興積聚了力量。從30年前的“五無”特困鄉到如今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關注的“明星鄉”,這個曾經給習總書記留下“異常艱苦,異常難忘”深刻記憶的貧困山鄉正按著總書記的囑托,把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古樸典雅的村中公廁。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村中隨處可見煙蒂垃圾桶。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