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塘鎮首例“零聘金”開創本鎮移風易俗婚嫁先河?? 秀嶼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8月7日訊(通訊員 張萍)近日,秀嶼區總工會的干部林梅姐很是忙碌。她在為8月7日在東嶠鎮上塘珠寶城舉辦的七夕“愛·上塘”相親大會做各種準備:策劃活動方案、做前期的準備工作、收集整理活動報名表等等。雖然忙碌,卻是一份甜蜜的事業。
林梅姐告訴筆者,現代城市的男女生活壓力大,社交范圍窄,種種原因使得單身群體日益擴大。由區總工會主辦的七夕“愛·上塘”相親大會可以為單身青年提供一個婚戀交友的平臺,促進單身青年相互了解,結合七夕的傳統故事和節日風俗,傳承“七夕”的傳統節日文化,倡導全區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婚戀觀、價值觀,傳播移風易俗正能量。同時也可以為上塘珠寶交易中心吸引人流量,推廣莆田銀飾產業。
據悉,七夕“愛·上塘”相親大會是秀嶼區2019“七夕”上塘銀飾小鎮繽紛季系列活動中的甜蜜一站。活動報名方式有兩種:一是線上報名,關注秀嶼區職工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活動報名”欄目,并按要求如實填寫信息,完成報名工作。也可以通過線下報名,分為集體報名和個人報名兩種。單位集體報名需提供加蓋單位公章的報名表、報名信息匯總表,由單位聯系人統一匯總報名;個人報名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及一張本人近期生活照片到區總工會報名登記。從7月底開始發動報名,到8月1日,已有200多位青年報名成功。此次活動是繼2018年國慶節東嶠鎮首屆移風易俗青年聯誼活動之后,秀嶼區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助推移風易俗活動開展的又一生動實踐。
近年來,秀嶼區持續結合春節或七夕舉行移風易俗相親聯誼會,積極為適婚青年提供交友機會、搭建情感交流平臺,倡導婚戀新觀念,營造婚事新辦的良好氛圍。值得一提的是,東莊鎮連續舉辦了八屆相親大會,已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今年春節前舉辦的相親大會還上了央視新聞聯播《中國年里的新風尚》欄目。如今,未婚青年相親活動已成為秀嶼區的金字招牌。
為了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新風尚活動,秀嶼區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堅持“六個持續”不斷助推“婚事新辦”:持續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加大“婚事新辦”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自覺反對高額彩禮、高價聘金、豪華婚車、濫放鞭炮、大辦婚宴、惡俗鬧婚等不良婚俗;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干部掛鉤聯系村(居)宣傳活動,發動黨員干部進村入戶發放《秀嶼區移風易俗倡議書》10萬多份,引導教育群眾樹立文明、節儉、健康的婚戀嫁娶觀;持續發揮民間文藝社團作用,編排制作一批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移風易俗主題文藝節目或視頻,演身邊人、說身邊事,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東莊鎮干部職工與當地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文明小戲《什么叫面子》優酷網觀看點擊量突破5萬人次;持續加強婚姻介紹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對民間媒婆、職業婚介人的管理,為媒人頒發聘書,引導民間媒婆、婚介所規范自身行為,防止高價聘金炒作,哄抬聘金;持續結合春節或七夕舉行移風易俗相親聯誼會,積極為適婚青年提供交友機會、搭建情感交流平臺,倡導婚戀新觀念,營造婚事新辦的良好氛圍,;認真結合區情實際,持續出臺《秀嶼區關于治理“高價聘金”推進移風易俗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高價聘金”整治要求,堅持法治、德治、共治、自治并舉,引導力和強制力相結合,讓群眾理性、簡樸、溫馨辦理婚事,不給父母、親朋、子女增加婚禮經濟負擔,不給家庭造成因“婚”返貧現象,使群眾婚嫁觀念明顯轉變,婚嫁新風尚基本形成,農村鄉風文明顯著提升,全區“高價聘金”歪風已日漸式微。
這兩年,全區不斷涌現出婚嫁新風尚的典范:2018年2月8日,月塘鎮霞塘村的唐某家嫁女兒不收聘金、彩禮,受到村民們稱贊。據悉,兩位年輕人是自由戀愛,打算今年結婚,看到月塘鎮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倡導移風易俗、降低聘金,兩家商議之后,女方決定不收聘金,積極響應帶頭移風易俗。
2019年2月2日,笏石鎮梅山村鄭海新(黨員)、鄭海山(黨員)、鄭海峰、鄭海南四兄弟積極響應移風易俗的號召,踐行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的原則,在家庭成員的大力支持下,選擇辦集體婚禮,在同一天共同舉辦喬遷宴和新婚宴。且四對新人的聘金均低于2萬,為家里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四對新人厲行勤儉節約,弘揚時代新風,為笏石鎮乃至全區移風易俗工作樹立了典范。
不僅如此,秀嶼區還結合區情實際,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高價聘金”和“比闊炫富、大操大辦”等民間陋習,上下聯動,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強力推進移風易俗“六事六辦”。除了不斷助推“婚事新辦”外,還著重強力促進“喜事儉辦”、全力突出“節事廉辦”、力推行“喪事簡辦”、廣泛倡導“神事不辦”、引領帶動“好事多辦”,讓文明之花在秀嶼大地遍地開花,結出豐碩成果。(秀嶼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