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領域發揮文明之力,運作規范有序
一是聚焦治理小區不文明行為這一難點。針對部分小區保潔不到位、公共設施損壞等文明小區建設老大難,結合全區文明創建“路長制”,發起“潔家園、倡文明”行動,動員小區居民共同開展衛生整治工作,做到環境整潔,衛生狀況良好、生活垃圾分類定點投放、定時清運。加強與屬地單位、學校、企業等聯建共治,組織企業員工、學校師生到社區開展“潔凈家園”活動。如發動區屬小學與社區、小區結對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動手”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以每個班級為單位掛鉤一個小區,首批9所小學百余名“小路長”每周三下午到掛鉤小區開展潔凈家園活動,大力營造“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座小區”的濃厚氛圍。二是聚焦管理小區公共事務這一重點。圍繞移風易俗、垃圾分類、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安全、居民素養等小區精神文明建設矛盾集中點,召開專題會議,推進小區居民公約全覆蓋,遏制小區不文明行為滋生蔓延。精心起草各具特色的小區居民公約征詢意見稿,確定小區居民公約制定步驟,按照“宣讀小區公約,征詢意見建議,舉手表決通過,上報社區備案”的程序,審定小區公約,經同意后形成小區居民公約并上墻公布。目前346個小區已按要求制定完成,完成率85.86%。利用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強柔性管理,引導居民參與社區、小區治理,推動民主協商議事常態化。三是聚焦提升物業服務水平這一熱點。制定物業服務“公開承諾、協商互助、和諧共處”12字準則,抓好小區物業服務日常監管。開展物業服務事務公開和服務承諾活動,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業主滿意度調查活動,征詢業主對物業服務的意見,滿意率75%以上的小區才可認定為文明小區。針對居民訴求,要求小區物業建立信息報送、日常檢查、曝光通報三項制度,涉及錢財物要賬目清晰、開支公開、監督到位。
三、多載體唱響文明之聲,活動有聲有色
一是組織開展常態化活動。依托社區書院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平臺,開展經常性、面對面、心貼心的小區文明實踐活動。出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十個有”標準》,落實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有組織機構、有固定場所、有整體規劃、有組建平臺、有課程體系、有志愿隊伍、有常態活動、有共治共享、有文明環境、有精神底蘊等要求,規范文明小區軟硬件建設。開展經常性“我推薦、我評議”道德典型活動,發掘居民群眾身邊敬業奉獻、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感人事跡,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2人被評為廈門市道德模范,2人獲提名獎,獲獎人數位居全市首位。二是整合利用碎片化時間。推進小區書屋建設,依托小區黨支部、調解室等場所,設置小區書屋,居民隨來隨往、隨借隨還,零散時間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已設置42個小區書屋,藏書超過1000冊。同時,建立與區圖書館信息交換機制,收集整理讀者借閱人次、書刊流向流量等數據資料,區圖書館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對書庫進行豐富和補充,保持居民精神食糧“新鮮度”。三是創新實施具象化宣傳。拓展傳播媒介,巧妙運用路燈、墻體、樓道、LED屏、文明園、文明角、文明路等宣傳展示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加快小區文明風尚形成,達到“日用而不覺”的宣傳效果。如江頭街道國貿陽光和豐澤苑小區開辟小區文明角,在小區內設置造型美觀的公益廣告宣傳牌40多個,集中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小區創建標語等內容;禾山街道翰林苑小區打造溫馨文明“小區之家”,改造修繕小區行車道兩側墻面,加入文明新風尚宣傳內容,受到居民大力點贊。(中共湖里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