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城管局龍田中隊帶領環衛辦在轄區內的垃圾桶張貼垃圾入桶分類標志。 福清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7月27日訊(通訊員 陳鳳鳴)自垃圾分類政策提出并在全國推廣,福清市積極響應這一政策,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垃圾分類行動,福清市各方也積極響應,提倡環保理念,倡導綠色生活。目前,福清市垃圾分類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中,且成效顯著。垃圾分類,讓“放錯位置的資源”重新歸位,讓綠色發展成為文明福清的新標識,助跑福清文明城市創建。
粘貼垃圾分類標志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城市的垃圾臟亂差始終困擾著百姓。為進一步美化龍田鎮區市容市貌及環境衛生,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近日,市城管局龍田中隊帶領環衛辦在轄區內的垃圾桶張貼垃圾入桶分類標志。
隊員們對轄區內的垃圾桶進行張貼“可回收、不可回收”標志,綠色標志為可回收,紅色標志為不可回收。居民在扔垃圾的時科參照標志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同時,龍田中隊執法人員向居民詳細講解了垃圾分類投放相關知識,并利用展板、宣傳報等方式宣傳了文明環保知識,號召市民朋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此次共制作垃圾分類標識800余張,出動人數30余人。垃圾分類標識既方便了居民的分類投放,也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下一步,龍田中隊將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活動,引導居民形成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促進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有效實行。
垃圾分類成鄉村新風尚 文明鄉風鋪就幸福路
在開展垃圾分類行動行列,江鏡鎮南宵村在守住“綠色”的同時,正依托高質量的融合發展之路,為村莊再添一條多彩的幸福路。
在南宵村里,村民們拎著“大包小包”,在智能分類垃圾箱前,熟練地刷卡,再將紙箱、飲料瓶等分類投入。
據了解,該村是福清市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村,2個月內,這些智能分類垃圾桶將‘住’進全村。在每日集中清運,確保垃圾不落地的同時,垃圾分類已成為村里的“新時尚”。每天,東厝住宅小區、下和洋古民居內的分類垃圾箱都能“吃”得飽飽的。為提高村民積極性,村里還專門發放了積分卡,一定積分可換取生活用品,還能在村內幸福院就餐。
南宵村在垃圾分類行動上,村民們積極響應,讓這追趕“時尚”的垃圾分類成為村里文明的標志,使鄉風文明鋪就一條綠色、文明的幸福路。
踐行垃圾分類崇尚綠色生活 爭當環保小衛士
日前,福清市20位小營員參加了由共青團福清市委員會、福清市少工委主辦,元洪青少年宮承辦的“我是小小追夢人”小伙伴快樂夏令營之學習垃圾分類,崇尚綠色生活活動。
小營員們首先觀看了垃圾分類宣傳片《今天分一分 明天美十分》、《我會分垃圾》,認識到垃圾是如何分類、分類的標準、分類舉動的大用處。大家都認真地投入到生活垃圾分類的學習中,學會了“廢物利用”。青少年宮陳楓老師更是運用“趣味搶答”、“趣味游戲”等方式,讓大家以更輕松易懂的方式充分了解垃圾分類。通過學習,大家意識到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只要正確處理,就可以大幅度減少垃圾污染,從源頭治理垃圾,就要做好垃圾分類。
活動中,小營員們一起開動腦筋揮毫作畫,你一筆我一劃,一幅垃圾分類宣傳畫就展現在大家眼前。此外,小營員們還積極前往社區分發宣傳單,做一個合格垃圾分類宣傳員,向路人分發垃圾分類宣傳單,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通過此次活動,小營員們均紛紛表示要以身作則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爭當“環保小衛士”,帶動社會中更多的人參與到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的實踐中來。
垃圾分類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標志。踐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生活,不光是為了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同樣也是為子孫后代著想。為此,從正確地丟棄一張紙做起,讓每個垃圾都去往自己該去的地方,使垃圾分類成為每個人自覺去做的事情。每一件隨手小事,都是在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文明福清,共建共享。踐行垃圾分類行動,需要大家攜手肩負起責任,主動提升個人文明素養,自覺維護城市環境,為文明大福清建設添磚加瓦!(福清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