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委書記朱訓志、區委副書記王振松等領導前往各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志愿服務活動。? 鼓樓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7月22日訊? 休息日,也總有一些人閑不住。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鼓樓區大街小巷、河畔步道都能看到忙碌的“紅馬甲”。他們或是撿拾垃圾,或是整理單車,有人上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也有人為行人游客伸出援手……不斷提升的居民群眾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背后,是鼓樓區對“黨建+文明創建”的堅持。一個個基層黨組織筑起戰斗堡壘,一名名黨員干部爭當先鋒模范,引領轄區單位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文明創建,為鼓樓區贏得連續四屆省級文明城區稱號。
志愿服務引路基層黨組織帶頭干
一枚黨徽,一件紅馬甲,這是不少建華社區黨員的周末裝束。上周六,他們深入水澗新村,為這個無物業老舊小區的樓道進行一次徹底清潔,引來不少熱心居民加入。
“我們這支小分隊主要是社區黨員、單位志愿者組成的,6月以來已經為20個小區清洗了樓道。”建華社區黨委副書記鄭青說,每次在黨委微信群里發布活動,就有轄區單位主動“認領”,為社區文明創建加入了“紅色活力”。
黨員走在前,服務在一線。這樣的“民生服務日”“城市管理日”活動貫穿全年,每周都能看到鼓樓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積極投身文明創建工作,對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上報處置人員即時處置。
每到節假日,鼓樓區都能迎來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一波熱潮。今年“七一”期間,各基層黨組織以“我為七一增光輝”為主題,圍繞垃圾分類、“兩車”整治、文明勸導等內容,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320多場;春節前夕,全區各級黨組織利用5個周末全區總動員,發動5萬多人次,開展“家在鼓樓 靚麗過年”清潔月系列活動,以清新整潔的市容開啟新的一年。
鼓樓區應急局機關黨支部聯合社區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和平安建設宣傳活動。? 鼓樓文明辦供圖
轄區單位同心參與黨建聯盟暖心服務
上周末,北京同仁堂東街口店外,三坊七巷社區黨委組織“紅馬甲”清理違規停放的“兩車”。與此同時,店內的“白大褂”也在提供“一元問診”暖心服務。
“我們是三坊七巷社區的黨建聯盟單位,每個月20日、21日的‘一元問診’專家公益志愿服務是我們與社區黨委共同開展的惠民服務。”店長李瓊姿告訴記者,來參加活動的專家大多已經退休,最大的甚至年過八旬,但他們都本著“退休不退醫”的信念,冒著酷暑也要來服務群眾,收獲了一眾市民“粉絲”。
近年來,鼓樓區堅持落實單位、在職黨員“雙報到”制度,成立黨建聯盟、黨建促進會等各類共駐共建平臺79個,吸納827家駐區單位,形成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機制,并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為駐區單位共同參與轄區治理和文明創建提供平臺。
2019年上半年,鼓樓各街鎮、社區均圍繞垃圾分類等文明創建工作召開第一、第二季度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定涵蓋2000余個項目的供需清單,由街鎮、社區為駐區單位提供幫助,駐區單位黨組織則立足自身特點,組織開展各類服務活動。
鼓樓區財政局組織黨員志愿者們走進社區,開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宣傳、入戶分發垃圾桶、垃圾袋活動。鼓樓文明辦供圖
黨員群眾齊心協力社會力量跟著干
垃圾分類,她學得很早,入戶宣傳,她講得更細,家住鼓東小區的陳紅總是樂此不疲地參加社區文明創建活動,“全國最美家庭”的佳話也傳遍了社區。
“我雖然不是黨員,但與社區黨委聯系密切,作為社區一分子,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創建和諧大家庭。”陳紅說,自己對小區情況更熟悉,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上個月,小區里一對夫婦先后住院、因病致貧,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陳紅第一時間將情況告訴了社區黨委。隨后,轄區黨建聯盟單位、企業紛紛響應募捐,在最短的時間里將錢送到夫婦手中。
還有許多這樣的正能量故事在各個社區上演,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文明素養。鼓樓區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群眾的力量,通過黨員帶頭,引領更多群眾參與到文明“大家庭”創建中。
目前,鼓樓區已建立69個規范化建設的社區志愿服務站,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志愿服務。全區已有超過11萬名實名注冊志愿者常態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移風易俗、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務活動。(鼓樓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