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惠安在行動”系列報道五:
惠安縣東南社區:選樹身邊典型 推動移動易俗
設立文明創建精神宣傳欄傳播移風易俗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社區“好人一條街”展示身邊好人事跡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長期以來,惠安縣螺城鎮東南社區結合“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工作,培育選樹身邊好人,通過先進典型引領文明新風,樹立了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社會新風,助推移風易俗工作,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樹起了標桿。
見義勇為好人莊奕偉介紹救人經過 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挖掘身邊好人好事 弘揚文明之風
在惠安縣螺城鎮東南社區,一條長約1000米的街道總能吸引路人駐足觀看,引起他們注意的是街道兩側圖文并茂的好人事跡宣傳牌。
省級道德模范陳欠水、孝老敬親的“好媳婦”王亞瓊、“見義勇為”先進個人莊奕偉……走在東南社區“好人一條街”,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跡陸續映入眼簾,這些典型人物都是由社區居民共同推選出的身邊好人。東南社區黨委書記蘇明珍告訴記者,社區從2008年開始開展精神文明系列評選活動,每三年一屆,評選內容包括“十佳孝義戶”“百佳先進”“百佳文明之星、文明戶”“厝邊好人身邊好事”等,至今已舉辦了4屆,評選出200多位正能量典型人物。
據了解,評選活動得到了居民的熱烈響應,每屆評選開始前,社區選民小組都能收到不少群眾的推薦意見,在評選前的群眾會議上,也有不少人主動推薦身邊的好人好事,經過公示與評定小組再評定等流程,最終選出大家心目中的好人。
“我們從4屆評選中獲得表彰的人物中再選取事跡比較突出的10位,將他們的事跡展示在這條街上。”據蘇明珍介紹,“好人一條街”所在的位置是社區人流較為集中的地方,將這些身邊好人好事進行展示,群眾路過時都能看到,也能感受到一份份典型力量,“通過評選與事跡展示,用群眾身邊的典型啟迪群眾,用群眾身邊的故事教育群眾。”
在模范榜樣的帶領下,社區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文明之風,一件件正能量先進事跡也涌現出來。社區居民莊奕偉為人樸實低調,卻是一名曾在冬天跳入冰涼的水中勇救落水者的“平民英雄”,談及自己的熱心之舉,他認為只是做了件平凡的小事。社區“好媳婦”王亞瓊,多年如一日地照顧生病的公公,耐心陪伴老人,受到居民的稱贊時,她表示:“孝敬父母是我們后輩應該做的,也是給孩子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這樣的身邊好人好事,在東南社區蔚然成風。
東南社區精神文明系列評選活動現場 東南社區供圖
發揮身邊典型作用 引領移風易俗
“針對之前存在的高額彩禮、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一些陳規陋習,我們社區把先進典型引領作為移風易俗的著力點,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蘇明珍介紹,在以“好人一條街”為主要陣地展示正能量引領時,東南社區通過多平臺宣傳推廣典型事跡,并充分發揮典型示范輻射作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向縱深發展。
在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道德講堂、社區居民學校、老年人學校等場所,常常能見到先進人物事跡與移風易俗相關工作的宣傳,據東南社區黨委宣委黃遠平介紹,社區充分運用LED屏、微信平臺等媒介,多角度、多層次對包括殯葬改革在內的工作進行廣泛介紹,同時通過8個工作片區兩委成員的入戶宣傳,為移風易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全方面的宣傳,社區移風易俗工作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東南社區位于縣城老城區,社區內舉辦喪事沒有固定的場所,往往需要在街上搭建帳篷,既影響居民出入也消耗人力財力。社區老黨員楊景意生前特地囑咐子女,在他去世后不必舉辦隆重的儀式,遺體直接送到殯儀館火化。今年4月老人去世后,孝順的子女遵照老人意愿,喪事簡辦,在社區內收獲較大反響。楊景意一家的事跡讓不少居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支持殯葬改革。
“點滴之水也能匯聚成海。”東南社區以精神文明系列評選活動為載體,通過樹立可敬可學的身邊典型,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抑止了封建迷信、黃賭毒以及陳規陋習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進一步弘揚美德、傳遞文明,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發展。(東南網記者 傅心玫 陳培源 通訊員 柯碧田 實習生 王曉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