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造“文化+”模式,文明程度有效提高
一是文化+節慶。利用春節、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慶,開展社戲演出、文藝表演、書畫展、廣場舞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利用周末、暑假等假日,開展“文化鄉村行”“音樂走村”活動,邀請縣里著名的藝術家走基層,如“寫意云霄”書畫采風活動、“遇見最美云霄”攝影活動、“美麗云霄”文藝演出等,與廣大的民間文藝愛好者手拉手共同唱大戲。二是文化+旅游。結合下河楊桃采摘季、東廈番茄采摘季、火田金柑采摘季、和平枇杷采摘季等村鎮節慶活動,搭建民間文化活動平臺,把潮劇匯演、燈謎競猜、文藝表演結合在旅游項目中。鼓勵開展下港社區美食免費體驗、吉坂村“搶伯公”、內龍村“走水尪”、陽霞村鄉村文化節等鄉村民俗活動文化活動,把民間文化和旅游文化打包推介。三是文化+基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管理、使用機制,創設鄉村文化培訓基地和鄉村文藝創作寫生基地10個。每年出資300萬元,對有潛力的中青年民間文化人才實行跟蹤培養,特別是文化活動帶頭人、文化項目傳承人、文化拔尖人才等,如今已有186人受益。
四、創造條件“辦法到村”,移風易俗扎實推進
一是轉化特色文化資源。莆美鎮演武亭村,依托村里“鑒王”“辦大碗”等特色文化資源,通過建設文化廣場和組建文體隊伍激活文化活動,使村民自覺遠離酒桌、牌桌等不良習俗,促進形成鄉村文明鄉風。二是發揮“一約四會”作用。陳岱鎮礁美村,積極發揮“一約四會”組織作用,對婚喪喜事事宜的規模和標準,表彰獎勵和通報批評等都做出了明確要求,有效遏制大操大辦、比闊氣的不良風氣。三是持續提升全民素質。東廈鎮荷東村,依托改善人居環境行動,帶動村民增強主人翁意識,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下河鄉內龍村,以“好厝邊”項目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不斷提升村民共同參與建設文明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鄉風文明新風尚;列嶼鎮人家村,通過用好“五種人”,帶女人動起來、使老人忙起來、把能人引進來、讓文人多起來、將好人用起來持續提升全民素質,不斷凝聚群眾力量,助推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鄉風文明既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也是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如今,傳承傳統文化、弘揚精神文明的種子已經在云霄縣農村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打造鄉風文明、淳樸的美麗新農村。(云霄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