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轉移受困群眾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7月10日訊(通訊員 吳利武)連日來,受強降雨影響,浦城縣各鄉鎮(街道)不同程度受災,縣委書記周永和、縣長沈曉文等四套班子領導第一時間冒雨趕赴抗洪救災一線指導抗洪搶險工作,各級各部門不等不靠,廣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奮起抗災,轉移群眾、排查隱患、雨夜值守、搶通道路等一幕幕感人的抗災救災的場景在浦城大地隨處可見……
志愿者將捐贈的衣物分類疊好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圖
水災突發,汛情就是命令。全縣數千名志愿者自發組織投入到抗洪搶險的一線,用實際行動注解著“雷鋒精神”的大愛無疆。7日,楓溪鄉地質災害點胡推村將群眾進行了集中轉移安置,由于連續降雨,氣溫驟降,導致轉移群眾衣物不足。縣婦聯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積極通過微信群發起捐衣倡議,為受災群眾籌備衣物。8日中午,縣婦聯主席莊翠微帶領巾幗志愿者將籌集到的大量衣物和50份生活日用品送到受災群眾手中,在搶險救災工作中展現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
9日上午,縣總工會領導班子帶領工會機關志愿服務隊到南浦街道受災群眾安置點慰問受災群眾。為受災群眾送上牛奶、礦泉水、方便面等食品,仔細了解群眾的受災情況和存在的困難。
公安干警幫助轉移受困車輛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圖
搶險救災,公安干警總是沖在第一線。由于長時間強降雨,造成部分路段積水、山體滑坡,道路受災嚴重,消防大隊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微博和短信等平臺向社會發布氣象預警、隱患路段和安全出行路線等信息,對隱患路段全天候實行交通管制,積極引導車輛和行人避開隱患路段,選擇安全路線出行。
藍天救援隊志愿者轉移圍困群眾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圖
同樣沖鋒在一線的還有浦城藍天救援隊。身著藍色制服的藍天救援隊隊員此次救援行動中的“輕騎兵”,他們為受災嚴重的楓溪鄉、山下鄉、臨江鎮運送大量的救災物質,開著沖鋒舟到敬老院和受災群眾家中轉移受災群眾,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在哪里。
臨江鎮水東村志愿者開展災后自救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圖
“紅馬甲”的身影總是無處不在。7月4日-9日,持續性強降雨肆虐山下鄉全域,5日當天,全鄉降雨量達199毫米。截止7月9日10點,山下鄉受災人口352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0公頃,嚴重損壞房屋7座,水利設施、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3645.48萬元。面對突發汛情,山下鄉團委聯合婦聯、文明實踐所志愿服務隊組織“災后自救服務隊”,山下鄉各村黨支部、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投入抗洪搶險第一線,及時開展災后自救,筑起抗洪救災的堅強戰斗堡壘。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已搶通塌方400余處,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79人,確保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暢通,通往各自然村的部分塌方正在搶通中。
10日上午,臨江、仙陽、楓溪等組織志愿者積極開展災后自救,志愿者們拿著清潔工具沿街沿途清理垃圾, 用沙袋固定河提,防止洪水再次泛濫,干群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砥礪前行,做好抗災工作,重建美好家園。
縣疾控中心在做防疫宣傳 浦城縣委文明辦供圖
為預防災后傳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傳播和流行,保障洪災過后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7月8日,浦城縣疾控中心應急小分隊到楓溪鄉岱后村指導避險群眾安置點的衛生防疫工作。在救災安置點現場指導開展飲用水、環境衛生等的消毒,指導鄉衛生院醫療點工作人員落實安置點日常健康巡檢,加強疾病監測,強化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控和廁所、垃圾等的環境衛生管理。發放宣傳單,指導避險群眾主動做好室內通風、個人衛生等,積極預防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等疫情的發生。
洪水無情,人間有情。盡管此次連續降雨對浦城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災難讓我們變得更堅強,災難讓我們變得更團結,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在抗洪搶險中的表現值得所有人點贊。(浦城縣委文明辦綜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