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沙市文明辦、開福區文明委、長沙文明網共同策劃開展“#我的21天文明好習慣#”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志愿者們在網絡空間分享《長沙市文明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學習心得,“曬”出文明好習慣,講述身邊的文明事。隨著活動的持續推進,長沙市掀起了一股倡文明風、做文明人的學習熱潮。(7月1日中國文明網)
為文明打卡,不僅有利形成文明的好習慣,更能有效地推動社會進步。比如,幫鄰居清掃垃圾,替社區孤寡老人買菜送菜等。只要我們有真心關愛他人的一份熱心腸,并盡力為他人排憂解難,社會文明就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加速前進。無論是在網絡空間里,中國好人率先發聲,鼓勵大家在21天內養成一個或幾個文明好習慣。還是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帶領著志愿者團隊、社區居民,腳踏實地踐行文明理念。為文明打卡的行動極大地有利社會崇德向善,讓文明更好地落小落細。
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目標并非遙不可及,也不是唾手可得。每個人都將文明外化為行動,社會才能更加和諧、高效地運轉。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因為文明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自始至終,“文明”不是一個抽象詞匯,它體現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我們處在服務崗位,就要始終堅持用微笑服務每一位對象,讓他們感受到文明的暖意。這樣的行為,對我們來說或許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能在無形中給予身邊人力量。堅持做文明人,值得我們去努力、去堅持,樹立文明觀念,踐行文明行為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只有大家共同攜手,共建更文明的家園。
為文明“打卡”,更能拉開文明“接力賽”。文明服務,從我做起;踐行文明,從心開始。從排隊禮讓到孝老愛親,從文明觀景到文明養犬,我們只要做好平常應該做、必須做好的事,我們就能成為光榮的文明人。短短的21天,無論是長沙街頭地市民排隊禮讓,還是市民積極投身垃圾分類,讓大家感受到做文明人,我們就能用文明行為能給更多人帶來溫暖。
所以,筆者覺得,“打卡”記錄“文明賬”可推而廣之。千萬不要將為文明打卡當成任務,而要將其看成是文明的特殊作業,做好這份作業,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吾日三省吾身”,在記錄文明賬中感悟文明的意義。一天天的堅持,更是對文明的提醒:每天早上出門,要銘記不亂扔垃圾和果皮紙屑,要踐行低碳理念,要微笑對待周圍的人,注意節約水電,如此等等,一天一個好習慣,慢慢的文明賬單就會越來越多,堅持下去,開心得不僅僅是自己,還有社會。
愿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宣傳文明、踐行文明的隊伍中來,當好宣傳員和監督員,讓文明新風吹遍城市的每個角落,我們的祖國也會因為大家的努力將更加文明。(福州文明辦 陳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