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記住鄉愁,更要發揮好新時代先進文化,緊緊圍繞農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務,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幸福工程、文明鄉風工程、文化特色工程、道德塑造工程、志愿關愛工程,進一步提升群眾思想道德素養和鄉風文明建設水平,重在運作,提升鄉風文明。
堅持強化陣地建設,提供健康向上,拓展鄉風文明影響力。文化陣地是建設鄉村和諧文化的依托和基礎,不斷加大農村文體設施和文化陣地建設力度,建立高標準的綜合文化站,配備文化活動廣場,切實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群眾提供健康向上的休閑文化場所。通過鄉風文明文化墻,擴大基層公益廣告宣傳覆蓋面,進一步完善建章立制,把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推行以喪事簡辦、婚事新辦為主要內容的移風易俗活動,使大家破除傳統習俗,倡樹文明新風,實現紅白理事會全覆蓋,形成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勤儉節約”的新風尚。
堅持實施文化惠民,依托數字資源,增強鄉風文明吸引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統籌、加大投入、創新機制、拓展內容,進一步擴大受益范圍,以數字資源建設為核心、基層服務網點建設為重點,運用多種傳播方式,加強數字資源庫內容建設,豐富電子圖書、舞臺藝術、知識講座和影視節目等數字資源。定期舉辦文化、體育等各種活動,提高群眾參加鄉風文明活動的興趣,提升農村文化活動水平,開展了“傳家訓、立家規、樹家風”活動,用良好家風點亮幸福人生。
堅持典型榜樣引領,結合文明創建,加大鄉風文明引導力。鄉村充分利用善行義舉榜進一步樹立好人典型,讓身邊好人美名揚,也利用身邊的好人好事來傳遞誠德、信德、孝德、品德,組織開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開展孝老愛親、夫妻和睦、鄰里互助、清潔生態的文明鄉風活動,結合文明村鎮創建活動,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母親”評選表彰,注重弘揚家庭美德,培養家庭意識,營造尊老愛幼、和睦團結的良好風氣,建立和諧、健康、文明的社會人情關系,以家庭和美,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穩定。
堅持志愿隊伍建設,指導農民生產,提升鄉風文明凝聚力。開展送溫暖活動, 慰問農村孤寡老人和低保家庭; 組織有農技知識的志愿者指導農民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組織醫生志愿者, 定期為農民義診并進行健康知識教育等, 而基層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加入志愿者隊伍行動,用實際行動教育村民,深化他們對志愿服務工作的理解,能夠引起全社會對農村志愿服務建設的重視,強化農村黨員隊伍的志愿服務意識,提升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建設,全面提升農村鄉風文明運作水平。 (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