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特區,福建廈門的發展在全國全省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中肩負著重大使命,抓招商促發展,正當其時,刻不容緩。
從下個月開始,守信,不僅僅屬于道德范疇,還將受到法律層面的規范與約束。歷經四審全票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將于6月1日起施行,廈門市信用體系建設正式駛入法治軌道。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通過立法來引領和保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誠信建設的有效途徑。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信用建設“加法”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將產生“乘法效應”。廈門市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加快推進,為招商引資提供良好信用環境。
信用監管
建立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下列信息應當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用于識別社會信用主體的基礎信息;刑事處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等反映社會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信息;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檢查、行政征收、行政給付等反映社會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信息;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信息;受到表彰獎勵以及參加社會公益、志愿服務等的信息;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應當納入目錄管理的其他信息。
——摘自《廈門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
廈門市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由廈門市領導任組長的廈門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近年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員單位不斷擴圍,目前已由最開始的43家增加到79家,基本覆蓋廈門市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和水、電、氣等公共服務單位。
目前,廈門市建立了全市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由廈門市信息中心(廈門市信用服務中心)負責運行管理。形成極具廈門特色的“一張表、一支撐、一保障、三網、兩庫、市區兩級”的格局。
“一張表”,即制定統一數據標準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工商企業一張網”與信用信息數據標準格式的統一。“一支撐”,即構架一個支撐多部門數據交換共享的協同工作系統,實現公安、人社、民政、海關、稅務等多部門數據共享與工作協同;“一保障”,即創新應用公安部實名認證的安全系統,實現“實人+實名+實證”,為信用信息查詢、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三網”,即建立面向政務內網、政務外網的信用信息共享協同平臺及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平臺、面向互聯網的信用中國(福建廈門)網站,網站訪問量超過2501萬次, 網站為社會公眾提供近1666萬次信用信息查詢;“兩庫”,即建成法人信用信息庫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庫,目前歸集1.3億條信用信息數據,覆蓋廈門市所有企業和自然人基本信息,同時,實現與國家、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市區兩級”,即實現市級信用平臺和六個行政區區級平臺的全覆蓋,并實現市區兩級平臺的互聯互通。
廈門市還率先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轉碼賦碼率達到100%,對廈門市50萬戶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