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17日訊(通訊員 柯培霜)2017年11月,石獅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為進一步祛除“運動式創城、階段性創城”弊病,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鞏固文明城市成果,石獅從體制機制入手,實施環衛服務一體化改革、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改革、監管機制管評分離改革和基礎設施擴容提質改革,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由集中攻堅步入常態創建。
一、堅持先行先試,建立環衛服務一體化機制。一是打破區域壁壘,拓展環衛服務。石獅在2019年3月率先實現全省第一例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簽約落地。項目打破了原先鎮與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轄區劃分,覆蓋中心城區48平方公里,服務內容涵蓋全品類環衛服務,政府由面對多家服務供應商的“一對多”監管轉變為面對一家集成服務供應商的“一對一”監管,有效避免轄區間、服務商間的推諉扯皮,徹底消除“三不管”地帶,實現大環衛服務市區全覆蓋。二是改變投資方式,加快設備更新。項目采用PPP模式,將傳統政府出資項目轉化為社會資本方出資改造提升項目,中標社會資本方在項目合作前三年投入3000萬以上資金完成第一輪環衛設備更換提升,在項目合作8-10年完成第二輪更換,并在項目到期后將所有環衛設備無償移交政府,確保本項目在節約政府資金的情況下完成環衛設備更新。三是引入專業隊伍,創新管理模式。利用一家集成服務供應商的先天優勢,建立統一的作業標準、統一的作業方案、統一的設施設備形象、統一的環衛工人形象,運用網格化,實現精細化、標準化管理,在降低財政投入的情況下,提高環衛保潔、綠化管養、垃圾轉運等環衛服務的作業水平。
二、堅持重心下移,建立城市管理屬地化機制。一是實行“一個歸口”,做實“三級管理”。突出“一個事由一個部門負責”,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風景名勝、園林綠化和市容環境衛生、水務水利、數字城管等管理職責劃歸市城市管理局,實現“大城管”。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市城管委—鎮(街道)城管辦—村(社區)城市管理工作站”的三級管理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局面。二是下移城管重心,力促矛盾下解。按照“權責一致”原則,推進城市管理權責下移,將“六亂四攤”綜合治理及將一般店面(二層以下)招牌申請許可下放至鎮(街道),推動鎮(街道)切實落實“兩違”綜合治理屬地管理責任。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推進城管執法重心下移,市城市管理局派駐29名行政執法隊員、下放協勤人員30名至各鎮(街道),充實基層城市管理力量。按照“錢隨事走”的原則,推進城管資金下沉,市財政給予各鎮(街道)相應開辦經費,每年下撥專項經費補助資金,用于規范化建設城管辦、設置固定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執法輔助設備和辦公設施。三是優化創建載體,實現網上管理。啟動智慧城管系統建設,整合公安、應急等各類視頻監控、城管熱線、“12345”等資源,改造升級數字城管平臺,設立智慧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數據庫,實現在一張網上納入城市環境各類數據、圖形分布及城市部件、事件以及責任單位、網格人員、各作業公司信息,構建“市級監督—鎮(街道)管理—村(社區)網格”的三級聯動事件處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