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坐在車頭,踩上踏板,全部的花燈便“活了”,水車轉起來了,小人兒彎腰打起了糍粑……
鄉村文明多姿多彩,在朱口鎮,以鎮、村老年協會為依托的培訓,百名年輕人正在學習鬧燈鑼鼓,目前已有40余人學會,避免此技藝消亡。同時,文化傳承注重從娃娃抓起,從學生抓起,與縣文化館聯合在朱口第一中心小學建設藝術扶貧基地,建設了一間30余平方米的舞蹈室,開設了梅林戲傳承班;在青云少年宮內部署了花燈和手工藝術品展示區,推進梅林戲、花燈等非遺文化走進校園專場演出,深化非遺傳承;幼兒園將文化遺產和生活習俗融入到各個班級氛圍布置,打造梅林戲、花燈、竹子、朱口小吃等特色班級。
目前,泰寧縣朱口鎮多舉措地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已傳承了梅林戲、花燈、龍燈、鬧燈鑼鼓、牛會、黃厝古棋、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等諸多的項目,完好地繼承和保存了青云塔、寶蓋巖、肖氏官廳、童氏宅院等傳統文物、寺廟。一件件鄉村文明瑰寶,在鄉村大地上綻放新的光彩。(三明日報記者熊明歡 詹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