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兌換、智能垃圾屋、“小海鷗”垃圾分類小小督導隊……在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將黨建與工作創新相結合,各社區因地制宜推出垃圾分類的新舉措,“金點子”頻出,成效顯著。
陽臺山社區督導員為投放垃圾的居民蓋章。
垃圾分類工作在開元街道開展得如火如荼,更可喜的是,各社區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創新推出了各種有趣的垃圾分類新方式、新項目,讓居民們的參與熱情更加高漲,比如陽臺山社區的“益起扮靚家園”愛心公益項目,西邊社區的“小海鷗”督導員等等。今天本報帶您一起去看看,這些社區是如何開展垃圾分類的。
陽臺山社區
垃圾分類做得好 熱心商家送禮品
4月10日早上,陽臺山社區居民包秋花帶著她的垃圾分類積分卡來到社區,用積分兌換了抹布等生活用品。原來這是該社區創新推出的“益起扮靚家園”愛心公益項目。這幾天都是該項目第一季度的禮品兌換日。
今年1月,陽臺山社區黨委聯合大黨委成員單位、共建單位、轄內商家、愛心人士,共同推出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制度。居民憑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也可參加社區商店的滿減活動,還有培訓課的抵用券等。
該制度不僅提高了居民參與的熱情,也為社區商家提供了參與社區公益服務的平臺。如今有17家商戶和兩位愛心人士參與其中。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廈門陸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亞乖還自費采購了一批生活用品作為兌換禮品。
督導員甘來碰說:“自從推行積分制度以來,居民們更加積極了。”
記者注意到,社區特意定制了兩種印章:分類分得好的,蓋上“太棒啦!”“你真棒!”如果分類還有待提高的,則蓋上“加油哦!”鼓勵居民繼續努力。積分卡上的一個個印章也見證了社區垃圾分類的成效。
各支部書記、熱心黨員、居民小組長也積極行動起來,協助網格員分發積分卡,宣傳積分卡使用制度。由黨員作為主力軍的小喇叭巡邏隊也把垃圾分類的宣傳督導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支部書記黃素蘭說:“我們在每天的巡查中也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勸導店家做好門前三包等。”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兌換的機會,許多社區居民走進了居委會,在笑臉和溫暖的話語中,社區與居民的距離也拉近了,為今后社區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