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文化趣味問答環節中參與者面露難色
文明風4月8日訊(通訊員 俞文芳)近日,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與易班工作站聯合進行問卷調查,并于青春廣場開啟文化趣味問答之旅,線上線下相結合如火如荼地開展“弘揚傳統節日,走進清明文化”主題活動,敲響大學生淡忘傳統文化的警鐘。
“你知道清明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嗎?你知道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嗎?你知道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嗎?”據大數據統計,只有17%的大學生知道清明節是每年春分后第15天,甚至有64%的大學生不知道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大部分學生在問卷中表示“對清明節無所謂,只是想有假期而已”。“作為一個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日,融合儒家倫理的忠孝文化的清明節,卻受到大學生這一高知識群體的冷漠,不禁令人唏噓,我們想趁今年清明節來臨之際,帶給大學生一場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盛宴。”活動負責人陳澤鑫表示。
4月4日中午,福州大學紫金學院學子們早早到達了青春廣場布置起了場地,從搭帳篷到準備題卡、獎品一氣呵成。正值飯點,帳篷前熙來攘往,學生們對這個有獎競猜的活動躍躍欲試。活動分為三個答題環節,分別從清明節的起源、習俗、禮俗、食俗、古詩詞等方面由淺入深地設置題目,答題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參與者采用積分法答題以兌換相應的獎品。“原以為家喻戶曉的清明節我應該會挺了解它的文化的,但是當那些問題拋向我時我真的懵了,清明節原來不只是祭祖的節日,各個地方還有不同的文化,放風箏、折柳、蠶花會等等都是我從來沒了解過的。”一位受訪同學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個“故事限時排序”環節讓很多參與者都搔頭抓耳,參與者需在30秒內完成分散在六張卡紙上寒食節起源故事的排序,一位同學看到“介之推”和“晉文公”的字眼后本信心十足,卻在三十秒限時的壓力下手忙腳亂。他表示“這個故事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但是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導致最后沒能及時完成排序。不過這個活動也讓我回顧了經典,蠻有意思的。”據了解,活動方已將清明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制作成微信推文,每一個活動參與者都將掃碼關注該公眾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預期進行三小時的活動在一個多小時后因積分券和獎品一掃而光而提前結束。福州大學紫金學院學子將清明傳統文化巧妙融入趣味答題環節之中,化枯燥的文字于別具一格的活動里,讓大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探索傳統文化之美,豐富大學生的文化底蘊。呼吁當代大學生重視傳統文化的行動不止步于此,福大學子們表示還會用更多的方式一點一點喚醒青年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福州大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