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張銀珠家庭:從一個人到一家人投身公益事業,吹響了公益路上的家庭集結號。
此外,三明市婦聯還依托各地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積極培育獨具本土特色的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讓當地傳統家風家訓重新煥發生機。大田縣廣平鎮是中華孝典《二十四孝》編撰者郭居敬的故里,居敬書院于2017年6月落成揭牌開館,迎來了各級領導、專家學者調研,北京、上海各地大學生,全市、大田縣許多中小學生前來接受孝行孝道教育,如今,居敬書院已成為“孝文化”傳播基地。目前,三明市已創建尤溪桂峰村、大田廣平村等省級家風家教示范基地3個,市級家風家教示范基地5個。
齊心協力,家庭教育再提升
《禮記·大學》中說:“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家教家風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基礎,是引導家庭成員感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
“家庭教育是良好家風的根基。”2018年度福建省最美家庭代表,三明市實驗小學教師張儷瑛認為,好家風的養成要從細微處著手。
張儷瑛是一名臺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跟隨父母親從臺灣來到祖國大陸,并在三明落戶。
成為了一名教師后,她默默關愛著班上的每一位學生,她所擔任班主任班級的表現總是位居前列,屢屢被評為“文明班級”。
張儷瑛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從女兒小時候開始,她便開始教女兒背誦《三字經》和《弟子規》,讓孩子懂得為人做事的道理;告訴女兒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典故,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當家中老人生病時,她總會以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女兒在潛移默化下,也學會了細心照料老人,為生病的外婆端茶喂藥噓寒問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一定要做好表率。”張儷瑛說,除了言傳身教外,他們也會尊重女兒的選擇,鼓勵女兒在寒暑假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社區做義工,為社區的老爺爺、老奶奶義演天津快板、吹樹葉口技和寫春聯,打掃樓道衛生,讓大家分享快樂生活。
家規、家教、家風三者環環相扣,授業、傳藝、傳精神相輔相成,一家之規遞傳幾代形成了一族之風,成為家族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