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驛站開展元宵節活動
文明風2月21日訊? “‘紅色驛站’雪中送炭,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幸福感十足。”來自福州鼓樓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的林淦深有感觸地說。
今年以來,福州市鼓樓區為進一步打好脫貧攻堅戰,創新“紅色驛站”模式,“紅色驛站”是以社會公眾無償捐贈為基礎、借助超級市場管理和運營模式,為困難群體提供物質幫扶和志愿服務的社會服務機構。
一、建立紅色驛站“四抓手”,打通精準扶貧“突破口”
“紅色驛站”是由福州鼓樓南街街道黨工委推出的志愿幫扶社會服務平臺,2019年1月24日在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紅色驛站”項目正式啟動。“紅色驛站”作為打造政府救助與社會互助有機結合的社會救助新模式,是政府的“助手”、社區的“抓手”、民眾的“幫手”,困難弱勢群體的“援手”。通過“慈善大集”把全國各地一村一品、合作社等農副產品推廣到社區進行銷售,以解決掛職干部對口扶貧和精準扶貧作為突破口,倡導消費扶貧的同時也鼓勵為困難群體奉獻一份愛心。驛站立足于募物,通過盤活慈善產業鏈,疏通慈善物資出口,實現捐贈救助的日常化。
楊橋河南社區黨委副書記蔡嬋介紹,“紅色驛站”是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一種探索,旨在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紅色驛站”還實現了社會公益物資接受的日常化、常態化。這些物資可以根據社區開展的具體活動,送到生活有困難的居民手中。此外,居民在“紅色驛站”購買商品時,支付金額的2%將捐贈給社區賬戶的公益基金,用于幫助困難群眾。
紅色驛站志愿者分享元宵湯圓
二、打造紅色驛站“四功能”,構建脫貧路上的“加油站”
福州鼓樓“紅色驛站”重點打造四大基礎幫扶功能:日常化接受捐贈站點功能、困難群體救助功能、社區應急服務和保障功能、慈善理念宣傳和志愿服務功能。一、日常化接受捐贈站點功能。紅色驛站內部設立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配備標準化捐款、捐物箱,并有指定專門工作人員開展日常捐助活動。二、困難群體救助功能。為困難群體發放救助物資,對持有愛心卡、低保證、殘疾證及養老助殘卡的特定服務對象所購買的愛心商品給予折扣。三、社區應急服務和保障功能。在發生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時,承諾店內物資做為救災應急保障物資服從政府統一調配,做好關鍵應急時刻救災后勤保障。四、慈善理念宣傳和志愿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驛站志愿者服務屬性,宣傳慈善公益理念,更好服務社區,服務居民。
除基本服務功能外,今后,紅色驛站還將不斷摸索,有望再拓展出其他志愿服務功能,服務內容涉及養老、救助社區教育等多個民政服務范疇。譬如根據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引進專業機構,發揮實體門店和固定值守服務,發揮團隊及志愿者優勢,開展養老服務,社區居民可以利用紅色驛站消費積分購買養老服務。譬如不定期開展健康醫療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知名醫療醫護人員送健康到身邊。甚至,紅色驛站有望逐步實現方便周邊社區居民生活,通過資源整合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繳費、快遞收發、開鎖換鎖、家電維修、周邊生活信息發布等便捷服務。
邀低保、困難、孤寡老人同吃年夜飯
三、備好“愛心一日三餐”,打開百姓幸福之門
對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居民林淦來說,這個春節格外溫暖——社區“紅色驛站”開設了愛心食堂,他和其他5名困難群眾持愛心卡到食堂吃飯,每天三餐全免費,就連今年的年夜飯他也是在愛心食堂吃的。
73歲的林淦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每個月藥費就得花近500元,生活困難。“逢年過節,各部門常常帶著慰問品和慰問金來看望我,一次次幫我渡過難關。平時,社區其他居民也會送我衣物,現在我身上穿的羽絨服就是鄰居送的。”林淦說。
穿衣方面沒問題,一日三餐則讓他很頭疼,如何在伙食預算內解決就餐問題,他總要盤算半天,不正常吃飯的情況時有發生。春節前,社區設立了“紅色驛站”,開辦了愛心食堂,林淦只要刷愛心卡就可以免費吃飯,一日三餐有了保障。“‘紅色驛站’雪中送炭,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幸福感十足。”林淦深有感觸地說。(鼓樓文明辦 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