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宣傳
移風易俗家喻戶曉
在做好專項突破、制度保障時,閩侯更著力打好“宣傳牌”。
王周文說,將移風易俗宣傳從會場、報告廳搬進機關、企業、社區、農村、家庭、學校、景區,通過一個個社會細胞,使移風易俗意識入腦入心,“可以說是形成了‘鋪天蓋地’之勢”。
除了覆蓋面廣,閩侯的宣傳形式多樣且獨具特色。“我們組建了新時代喜娘宣傳小分隊,精心編排《閩侯喜娘來說新時代新婚俗》等主題節目,用接地氣的福州方言走進群眾。”王周文介紹說,群眾在口口相傳中,將移風易俗理念傳播開來。
同時,福州閩侯還開展形式新穎的動漫宣傳。如通過具有閩侯本土特色的卡通形象“奔奔”和“欖欖”(以奔馳汽車、閩侯橄欖為創作原型),結合當地實際,融入生動常見的情景元素,用群眾聽得懂、愛聽的話來講述整治做“半段”活動的成果,引導廣大群眾摒棄奢靡浪費、比闊斗富等不良風氣。此外,閩侯還依托“我們的節日”等活動載體,精心編排一批群眾喜聞樂見、反映移風易俗的文藝節目,潛移默化引導形成新習俗。
樹立新風
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在矯正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歪風的同時,一項項新風尚新理念樹立起來,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行動。
“前兩年弘博公司10周年慶典時,公司沒搞活動,把節省下來的100萬元全部捐贈給了困難群眾。”廣大員工一提及移風易俗,便會想起當年那場轟動全城的“精準扶貧·慈善捐贈”活動。
過去要面子、講排場,現在重公益、做慈善,這樣的良好風尚是閩侯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的縮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干部群眾,把省下來的錢用到回饋鄉里、捐資助學、扶老助困中去。
2017年2月,小箬鄉福田村改變為老人祝壽時大擺宴席的舊習俗,以文化祝壽方式為村里的老人集體祝壽;2017年5月,尚干鎮烏門村縮減新龍舟夾水酒席,只辦了8桌便餐伙食;2018年2月,廣東閩侯商會發動會員將過年回鄉“做東”請客的錢節省下來,共籌資160萬元用于扶貧;2018年端午,南通鎮方莊村取消“做龍頭”競標,告別了比富斗奢……(稿件來源:福州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