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文明風1月25日訊? 冬日的水墨畬鄉,仍舊綠意盎然。放眼望去,田野坦坦蕩蕩,風悠閑的吹過來,把這里的人和土地連在一起。
1月24日上午,福建省連江縣天竹村文化廣場人頭攢動、歡歌笑語、熱鬧非凡。連江縣2019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文化服務“百千萬”工程活動在這里舉行。本次活動由連江縣委宣傳部、連江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連江縣衛生健康局共同主辦,連江縣委文明辦等43家單位聯合協辦。
天竹距離連江縣城僅10公里,東靠羅長高速公路,西接104國道,南連西繞城高速公路,北與丹陽鎮交界,是連江19個畬族行政村之一。
天竹村民風純樸,民俗文化相對集中,早期的服飾文化、山歌文化、飲食文化等在這里得以較好的保存。由于畬族人口集中聚居,天竹到現在還保持著畬族傳統的生活習俗。在畬家文化館前新修的廣場上還有篝火盆、對歌臺,供村民們閑暇時在此歡聚,唱歌跳舞。
各成員單位支助東湖鎮525.15萬元
“三下鄉”貴在“情下鄉”
活動中,文化服務“百千萬”工程成員單位向東湖鎮共捐贈科技、文化、衛生等項目資金、物品總計525.15萬元。四十多家單位向當地群眾贈送體育用品、學生文具、圖書、農作物新品種、藥品、春聯以及各類宣傳資料......無論捐贈的項目資金還是大大小小的物品都凸顯了各個成員單位在“三下鄉”中包含的深情厚誼。
領導干部們下基層,帶著深厚感情,著眼群眾需求,把溫暖和關懷送到了大家的心坎里。進一步加快當地文化科技衛生的發展,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步伐。
“三下鄉”暖在“情下鄉”
蘊含深情的“三下鄉”活動,不僅僅簡單地送物資、送金錢,更是一次“文明、幸福下鄉”。“三下鄉”活動,給天竹村帶來了節日般的熱鬧。舞臺上,畬族舞蹈《青山綠水美天竹》、方言彈唱《移風易俗我先行》、漢服秀《龍文古韻》、器樂演奏《我們的大中國》等十三個文藝節目相繼上演,為當地群眾送上精彩節目的同時,讓他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參加活動的農民群眾熱情高漲,活動現場的氣氛被一次次推向高潮。而舞臺對面,縣科普宣傳服務隊、農業技術咨詢服務隊等二十余支服務隊依次排開,為現場群眾提供健康義診,知識普及,科技、法律法規等宣傳咨詢。
為當地群眾傳播先進文化、普及科技衛生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衛生等方面的整體素質,讓大家感受到了這股寒冬里的暖流。
“移風易俗春常在,人壽年豐福無邊”、“道德進家家和睦、法制入戶戶平安”……一副副剛出爐,散發著文明墨香的對聯,即刻被圍著的村民小心翼翼地取走,前來領取春聯的村民絡繹不絕,張張歡樂的笑臉給冬日的鄉村增添了溫暖祥和的氣氛。
“三下鄉”美在“情下鄉”
據了解,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開展多年來,在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深入基層,形成聲勢,已成為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連江縣從2012年1月開始,在原有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基礎上,正式啟動文化服務“百千萬”工程,即組織百支服務隊、千場演出、萬本圖書下鄉。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隨處可見一群身著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熱心地與群眾交流互動。八年來,據不完全統計,連江縣共成立了20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深入各鄉鎮、村居、企業、學校等地進行巡回服務,參加服務人數達十萬多人次,總受益群眾近百萬人次。進一步加快了連江縣各地脫貧攻堅的步伐。
不難看出連江縣在“三下鄉”中,從啟動活動到開展活動都實實在在重點圍繞著送文化、種文明、播智慧等方面下功夫。在去年的“三下鄉”活動中,連江縣還通過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手段把鄉村中的美食美景、文明新風傳播出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擁戴!
這樣帶著情感的“三下鄉”活動,不僅使得志愿服務盡善盡美,更美麗充盈了連江縣“三下鄉”八年的振興之路。(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