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集體祝壽活動倡導文明新風尚
文明風1月15日訊 日前,一場以“移風易俗倡文明,幸福生活享不停”為主題的元旦文藝匯演在涵江區梧塘鎮溪游村歡樂上演。該活動由村民們自主編排表演了19個節目,精心打造了“慰問百歲抗戰老兵、老黨員”、“表彰‘最美家庭’”和“集體祝壽”三大亮點環節,展現了“感恩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傳承孝老愛親傳統美德,揚移風易俗時代風尚”,吸引了500余名村民觀看,引起熱烈的反響。
這是梧塘鎮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梧塘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把它作為“減輕群眾負擔、增進民生福祉、涵養文明鄉風”的民生工程,不斷健全機制,擴大宣傳,創新方式,積極探索發掘突破口和著力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培育文明鄉風民風。
開展“孝老愛親 情暖重陽”主題活動
加大宣傳 入腦入心
“移風易俗呀人人講,優良傳統必須弘揚,孝老愛親勤儉節約人人傳揚,愉快歌謠代代傳唱。”在溪游村元旦文藝匯演現場,一首改編的《移風易俗歌曲》點燃了氣氛。
為了更接地氣、貼民意、暖人心地推廣移風易俗工作,梧塘鎮通過“空中有聲、墻上有畫、戶戶有講解”,讓群眾愛聽、愛看、愛參與,讓移風易俗真正深入百姓心中。
該鎮根據流行歌曲《小蘋果》改編創作了《移風易俗歌曲》,通過“村村通”廣播播放,融入到各村(居)的廣場舞活動中,既推廣了移風易俗,又引領了全民健身。村民們紛紛表示,這種形式是第一次見到,移風易俗不只是喊喊口號,原來還能以這么有趣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
“現在村子里移風易俗的宣傳畫越來越多,抬頭就能看到。”該鎮九峰村一位村民如是說。
不斷強化基層陣地的管控與使用是梧塘鎮加強移風易俗宣傳的一個有力抓手。梧塘鎮宣教辦對轄區內500多處公共領域宣傳載體進行了細致的排查與整治,張貼移風易俗倡議書、宣傳冊,還有漫畫圖片展,確保移風易俗在不同群體中都能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面對面講解暖人心。2018年來,梧塘鎮各村(居)兩委和黨員干部帶頭組成宣傳小隊,開展入戶宣傳講解工作。干部們特意優化了宣傳單的文字和排版,讓群眾一眼就能看懂。截至目前,各村(居)共印發了30000多份宣傳單,完成了近萬戶的面對面講解,群眾對移風易俗的知曉率有了顯著的提升。
完善制度 有力有效
推進移風易俗,不在一朝一夕,更需久久為功,為嚴促工作落實,近年來,梧塘鎮黨委專門成立了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主體責任,先后制定下發了《梧塘鎮關于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等實施意見,多次召開工作會議部署,保障了移風易俗工作有序穩步推進。
為了努力形成黨風政風與鄉風民風雙向互動、互促共進的工作格局,梧塘鎮黨委制定了《梧塘鎮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反對歪風陋習的規定》,并將移風易俗融入“三會一課”和黨日活動中。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各級移風易俗工作部署和其他地區的工作成效,交流心得體會,探究工作方法,號召黨員干部在移風易俗倡議書、承諾書、橫幅上簽字,鄭重承諾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推廣人,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梧塘鎮結合2018年村居換屆工作,發動各村(居)均修訂完善了包含移風易俗內容的“村規民約”,形式多樣,村村有特色。同時,將村干部、黨員、鄉賢充實到“四會”隊伍中,不僅保證了“四會”職能的正常運作,充分發揮了“紅白理事會”的作用,督促了村里的黨員干部們以身作則,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此外,梧塘鎮宣教辦聯合鎮紀委,定期督查跟進,將成效納入到黨風廉政建設的考評中,提升村干部落實移風易俗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巧抓重點 有聲有色
去年冬至,梧塘鎮開展了“文明祭祀樹新風,移風易俗除陋習”的宣傳活動。轄區內設置宣傳標語、橫幅、展板共100余幅,印發倡議書20000多份;在各進山路口進行“鮮花換爆竹”勸導,共分發鮮花3000余束,換下爆竹和易燃祭品近600余袋,確保平安、文明過節。
借助節日氛圍宣傳移風易俗的觀念和舉措,已成為梧塘鎮的一道“招牌菜”。近年來,梧塘鎮以“我們的節日”活動為契機,結合節日特點,大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中秋節西林村的“十音八樂”晚會,重陽節東南村的“孝老愛親”主題活動、霞樓村的“集體做壽”以及清明節在各中小學校開展的“網上祭英烈”活動……通過重點節日重點做,真正讓文明新風吹遍梧塘大地。
利用節日宣傳只是該鎮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眼下,梧塘鎮已初步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移風易俗工作格局,全鎮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厚養薄葬、禁燃禁放的風氣正逐步形成。
關鍵對象重點幫。梧塘鎮各村(居)均安排“紅白理事會”牽頭,通過入戶走訪和實地查看的方式摸清村內適婚青年、做壽老人、升學學生、新生兒等各類關鍵對象的底數,完善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提前介入宣傳指導。
讓群眾學有榜樣,學有目標,真正把移風易俗活動內化于心、外踐于行。梧塘鎮各村(居)積極選樹一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典型,包括孝老愛親、敬業奉獻、和睦鄰里、樂心公益等領域,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廣他們移風易俗的事跡,以榜樣的力量感染人,鼓勵人,帶動人。梧塘鎮各村(居)還成立了20人左右的志愿者隊伍,鼓勵模范典型人物參與到隊伍中來,定期開展移風易俗政策宣講、衛生整治、交通勸導、文俗表演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立家訓,定家規,正家風,挖掘本村的家風傳統與文化,營造出培育家庭美德的濃厚氛圍。東坡翁氏的家風文化頗具代表性。翁氏于明朝正統初年開族,傳承至今已有5000多人子孫后代,全族以《翁氏族訓》為做人行事的準則。目前,東坡翁氏的家風文化已成為梧塘鎮大力宣傳與推廣的典型,涵養培育向上向善的鄉風。如今走進梧塘,會看見很多家庭門上懸掛著“家風家訓”小牌匾,就像一股股無形的力量在教育、激勵著每一個家人。
此外,一些村(居)還積極聯合民間組織,以移風易俗和造福群眾為目的,開展了相關公益活動。去年8月,漏頭村宮廟董事會用省下的30余萬香火錢,每天發動群眾20人次,對村里3500米河道干流及1000多米毛細管河網完成了清淤。前東村宮廟董事會籌集了14000元香火錢,獎勵本村的高考分數達到本一線以上的學子,得到了全村村民的一致好評。松東村、西林村也紛紛發動熱心公益人士,成立獎教助學基金會,共促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梧塘鎮將繼續圍繞實現“鄉風民風美、人居環境美、文化生活美”的目標,深化黨風政風引領行動,細化移風易俗相關制度,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探索“一村一策”的實施方案,打通移風易俗的“最后一公里”,切實培育文明新風尚,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建設美麗莆田、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作出應有貢獻。(涵江區委文明辦)